本报通讯员 卢文杰 肖芸
“息县变美了,变绿了,简直认不出来了!”很多最近到过息县的人,都会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
可不,行走在森林公园里,各色水杉挺拔耸立,群鸟迎风起舞,市民或晨练其中或嬉戏林下;漫步于濮公山地质公园中,广玉兰、银杏、冬青等20余种景观树木摇曳风中,碧水荡漾、空气宜人;穿行于城区笔直干净的林荫路上,两边或绿意盎然或金彩飞扬……
近年来,息县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契机,下大力气建设城区绿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城市管理。截至目前,息县县城建成区面积24.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万,绿地率达31.4%,绿化覆盖率达3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54平方米,一个“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美丽息县正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意存高远展宏图
“园林城市”不仅反映着城市的绿化、美化水平,还是城市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宜居水平必不可少的依托。
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园工作领导小组,对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对全县园林绿化情况进行了梳理比对,针对存在的差距,制定印发了《息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方案》和《息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成员单位目标任务及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根据创建方案,将创建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创建工作现场会、专题会,紧盯重点工作抓攻坚,紧盯时间节点抓推进,对创建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及时督查督办,跟踪问效并及时通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意存高远,规划先行。息县依托生态林业示范县的优势,结合县域实际,编制完成了《息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注重在城市建设中批量融合森林生态元素;制定《县域基调树种种植规划》,对乔、灌、藤、竹、草的各类使用及范围进行了详细规划;出台了《息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病虫害防治规划》等有关动植物多样性保护地方规范性文件;以实施森林公园、龙湖公园、濮公山风景区以及城东新区“六园十二桥”等大型生态项目为抓手,着力打造城市绿色观光带和森林生态廊道。在抓好重大生态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街区游园、公园绿地,滨河景观和道路配套绿化。
规划高起点,设计高品质。一幅幅“城市花园”的规划图和效果图挂在了全县各个项目部,既引领了工作,也鼓舞了士气。
创园工作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为此,息县充分利用电视、电子屏幕、新媒体、户外广告等多种载体,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着力营造全民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绿色是我家、生态文明日等群众性绿化活动,采取认养、认管、门前“五包”等形式,发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认真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每年植树节都组织县级领导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广大市民一起,参与大规模绿化造林活动。近两年来,全民义务植树共计400余万株。
大笔如椽书创建
画卷铺开,掣笔生风。息县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始终坚持道路绿化林荫化、树种多样化、布局合理化、色彩季相化、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对新道路、改造道路均设计栽植单、双排行道树。在道路的结合点、拐角处、三角地带规划设计有园林景观小品,使其带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树种布局坚持一路一品,常绿、落叶树种合理搭配,城区林荫路推广率达61.5%。
新建小区绿化建设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体现。县创园办要求县住建部门规划并落实好新建小区的绿地建设,鼓励各新建小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着力实现新建、改建小区绿地达标率达80%以上的标准要求。
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全县绿地面积759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17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近900万平方米。完成工程造林5.35万亩,濮公山生态景观林1200亩,环城生态防护林2641亩,湿地公园绿化景观带500亩,绿色正逐渐成为息州大地的底色。
城市园林绿化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息县强化依法治绿,出台了《息县绿化实施细则》《息县园林绿地管理有关规定》《息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日巡查、日记录、日汇报,加大对养护公司的监管力度,并向沿街门店发放爱绿、护绿宣传单,依法严肃处理各种人为毁绿行为。对市政建设、项目开发、凡涉及占用绿地,移植或采伐绿化树木的,必须经绿化主管部门核实后,报政府审批,确保绿地不被侵占。
加大“绿线”执法力度,由县综合执法部门定期对已建绿地、已划定绿线范围进行检查,严肃查处占绿、毁绿事件。对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破坏城市绿地和植物行为予以处罚,依法保护城市现有绿地。
城市综合执法坚持以治“脏”“乱”为重点, 持续开展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以来共清理户外大中小各类广告34958处,治理占道经营25721人次,治理流动商贩24084人次,查处无证食品商户111家,治理店外经营14323人次,治理乱搭乱建4636处,达到了让城区干净,让车辆规矩,让广告牌匾整洁,让广大群众满意的目标。
绿色民生新画卷
“每天早晨在天然氧吧中跑上一圈,浑身感觉轻松,一天更加有精神,身体也越来越好啦。”晨跑爱好者赵海深有感触地说。
他口中的天然氧吧就是位于县城西北1公里处的息县森林公园,占地近2000亩,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每逢周末吸引万余名市民和周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森林公园只是息县聚力打造绿色城市的一抹掠影。
息县牢固树立“创园为民,为民创园”宗旨,将“民生”二字融入始终,让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与群众的生活愿景无缝相连。
家住县防疫站附近的刘大妈以前经常会抱怨,到谯楼广场跳舞,离家远不说,人多拥挤,去晚了还占不到地儿。而今,她再也不用为这犯愁了,因为附近新建了息州广场。
近年来,息县依托古县文化、淮水文化、息夫人文化、濮公山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放弃短期经济效益,而以生态及社会效益为重,在城区新建多处公园,先后建成了谯楼广场、北城广场、息州广场、息夫人文化园、马援广场、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等一批公益设施。
息县还以“创园”带动城市路网、公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卫生市政建设升级等一批涉及民生工程的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该县先后投资8.46亿元,改造、新建了香米贡大道(省道337城区段)、南北大街、工区路、孙庙路、五一路、秀水路等城区道路15条30.4公里,“七纵八横一环”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该县不断加大路面维修和雨污管网改造力度,城区维修面积1.6万平方米,改造人行道9.6万平方米,维修路沿石1.2万多米,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9%。对城内5条河渠进行了疏通、护岸、治污等综合整治。铺设内河截流拦污主管58公里,建设检查井2043座。通过一系列的市政雨水管网新建和改造,息县城区排涝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该县坚持“疏堵结合、建管并重”原则,协调城区空闲用地,由政府出资,不改变土地性质,建设公共停车场7个;整合闲置土地,新建游园2处,建设中、小型游览园林场所,在建4处,规划建设4处;新修或改建综合性农贸市场2处;增划停车位8000个。
息县还制定了干湿垃圾分类堆放、回收及清运制度,城区共建有13座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箱170个,购置垃圾收集车10辆、垃圾清运车16辆,做到了城区生活垃圾不落地,保证对服务单位的垃圾日产日清,不留死角,垃圾清运率达到100%。高标准建设的垃圾处理场,除严格对垃圾检验、称重、分单元填埋、压实、覆盖外,还连续三年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为了满足路灯及亮化设施管理需要,息县安装了路灯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全县路灯进行开关控制、遥测监视、路灯事故报警、设备保护,可使值班人员在第一时间通知抢修人员处理故障。城市主次干道照明装置率达100%、亮灯率达98%以上。
此外,息县持续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来抓,控排、控尘、控烧、控车、控油、控煤等“六控”工作成效显著,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跃升为省市先进,清理整改违法违规项目306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市前列。
如今,绿色的城市环境已成为息县的一张“烫金名片”,成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和新优势。
相信不久的将来,“沟塘牵绊生杂树,坑洼起伏傍村郭”的息淮水乡旧图景,一定能转换为“绿野为纲水为脉、花溪叠瀑桥连亭”的城市公园新景观。
园林,让城市更美好!
(本版图片由息县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