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 建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我们永远在一起


新县县委组织部派驻吴陈河镇杜洼村第一书记 冯德平

作为老区的一名普通党员,作为战斗在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我既倍感荣幸和自豪,又深感压力巨大,唯恐有负组织重托和基层群众期盼。驻村两年来,每天摸爬滚打在基层,吃住在群众中间,帮他们办实事、解难事。特别是今年5月初开始的全省贫困户档卡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与到村帮扶的领导同事、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一起,日夜奋战,勠力同心,真累不叫累,真苦不说苦,每天激情满满,偶尔也思绪万千——

绝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新县2017年全面脱贫,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特别是全省档卡规范化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县委组织部、县直工委和县电视台的领导和同志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耐心细致,入户走访,精准建档。记得有一个周日,刘海霞副部长带领大家到村帮助填写《扶贫手册》,一直工作到23时50分。那是刘部长带着大家到村连续奋战的第四天。

杜洼村两年前是软弱涣散村,没有村支部书记,没有活动场所,村组道路大半没有硬化,一座水库和几十口大塘没有整修,基础设施欠账很多。为改变落后现状,此后的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我不停地奔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每一次回城,都要向部领导汇报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到县直单位跑项目。村部旧了,部里拿出10万元办公经费,再向县直单位争取10万元,建成了新村部;基础设施落后,部里先后帮忙争取到“一事一议”、整村推进、国土整理、农网改造等项目,硬化村组道路5.1公里,整修水库1座、大塘32口,安装变压器2台、太阳能路灯20盏、垃圾桶30个。东循环道路、文化广场、卫生公厕等基层设施都在全面推进。现在,村里变化很大,群众得到很多实惠,大家都很满意。

全面脱贫,没有产业作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于是我们请部领导到现场点思路、定规划,请贫困群众到村里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说了就算,定了就干。政府拿钱,引导全村所有贫困户入股茅屋冲家庭农场,年底分红;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示范,打造奇龙岭民俗文化园,带动贫困群众通过流转田地、就近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脱贫。

除了民俗文化园,杜洼村还有200多亩的水产养殖基地,存栏100多头的肉牛场,民俗文化、乡村旅游、油茶种植、水产畜牧养殖等产业,齐头并进、优势互补,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6000多元。

我心里清楚,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每一次遇到难题,部领导都会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每一次“攻坚拔寨”,部机关、县直工委和县电视台的同志们都会火速支援,倾力帮助。镇里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几位同志,抛开家庭,放下私事,坚守岗位,连续奋战。决战脱贫攻坚,绝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

我爱你们

众所周知,全省档卡规范化建设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役。那几个月,我几乎没怎么回家,即便偶尔回一趟也都是深更半夜,早上出门时儿子还在熟睡。他6岁生日那天,我急急忙忙赶回城里陪他吃了顿午饭,时间是36分钟。今年端午节那天,我一直在村里填写《精准扶贫明白卡》,除了吃饭时间休息一会儿外,一刻也没停歇,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半。想到妻儿,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其实妻子在家也不轻松,每天一大早起来给儿子做饭,然后带着儿子挤四五十分钟的公交车把儿子送到学校后再去上班,每天来回两三趟。除了照顾儿子,她每天都要看望一下年迈的岳父岳母,天天都是连轴转。虽然她嘴上总是说“你工作忙不要分心,家里的事我都能搞定。”但我心里最清楚,有个人帮衬着,她会轻松点。亲情这杯酒,谁喝谁都醉。不是我不想家,因为冲锋时刻我不能掉队;不是我不爱妻儿,是因为攻坚战场我不会当逃兵。

我们永远在一起

大事必作于细,枝叶总关乎情。驻村两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办好村里的事情,必须沉到基层;要想取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心必须和他们在一起。记得有一次,我到杜洼组看望特困户,刚到他家,他正要到镇里办银行卡,我立即开车送他到镇里,帮他办好两张银行卡。带他回家后,他硬是抱着一大袋花生往我车上塞。

还有一次,我陪着部长去看望在县城租房居住的特困户,他因患病不能干体力活,只得靠开三轮车维持生活。当我们问他需要什么帮助时,他说:“只要我还能干,不想给大家添麻烦。”

最让我感动的是去年年终考核后的第二天,我到岑下组走访贫困户,半路上,76岁的姜运莲大娘拉着我的手说:“冯书记,我听他们说你要调走,真的假的呀?”我连忙说:“大娘,你放宽心,我不走。”

在杜洼村,还有这样一部分党员和贫困户,他们脱贫不忘党恩,先富不忘带后富,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其他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村支部书记岑垚林,回村打造奇龙岭民俗文化园,带头发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吸纳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在得知贫困户有困难时,他将自己的房子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卖给贫困户;本村党员陈显勋,热心养老服务,回乡建成兴德老年公寓,让四里八乡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外出务工村民岑文荣、岑文龙兄弟,分别回乡建成养牛场和水产养殖基地;岑下组贫困户岑建造,脱贫致富后带着挖掘机回村支援东循环道路建设……一件件,一桩桩,事虽小,情至深。

脱贫攻坚正在过坎爬坡,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任务虽然很多很重,“虽千万人,吾往矣”,因为我深信,有这么多好政策,有各级领导关心指导,有帮扶责任人的齐心帮助,有基层群众信任支持,决战脱贫攻坚,必定无往不胜。杜洼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