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实干见真章,实绩出形象。
昨天,我市中心城区第二批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广大市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这是我市“项目建设年”的又一个新亮点,更是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的积极作为。全市上下要借此东风,崇尚实干,迅速掀起工程建设新高潮,力争夺取一个重点项目建设的丰收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市提出“五个信阳”建设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信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新常态下抓发展,攻坚期中抓改革,经济发展抓项目,是新时代对我们党员干部能力和水平的直接检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出发点,着力补短板、增优势、惠民生。为了加快“一市一区三枢纽”建设,市委、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经过反复研究,酝酿论证,精心挑选,在中心城区确定实施30个重点项目,让信阳有新的突破、快的提升、大的发展。
为民造福,崇尚实干。今年上半年,四一路铁路立交桥改扩建、城市停车场、“和兴阳光城”城市综合体、雪亮工程等1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有的已经竣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在项目建设中,我市各级领导分包联系重点项目、靠前指挥、率先垂范;辖区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群策群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各项目工作专班高效运作、扎实推进。这充分体现出我市党员干部想干事的活力、敢干事的魄力、会干事的能力、干成事的合力。
没有真抓实干,发展蓝图就难以变为美好现实;没有开拓创新,就会失去不断前进的动力。放眼长远,更需要做好当下。这一批开工建设的项目,能够进一步破解中心城区发展瓶颈,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城市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民生改善,迈向更高的发展层次。我们要有一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争上游、争先进,比作为、比贡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全市上下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发扬敢于碰硬、敢于创新、敢于攻坚的拼搏精神,确保项目如期开工,早日竣工,把项目建设成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优质工程和廉政工程,为“五个信阳”建设着浓墨、绘蓝图、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