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史竞男
2017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部署推动“扫黄打非”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11月,全国各地共建立“扫黄打非”基层工作站、工作点47.5万余个,“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实现“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据了解,近期,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过各地初选推荐、全国初评、网上投票、全国复审、名单公示等环节,评选出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街道、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万寿村社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新安镇、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实验小学、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沪港车队等全国“扫黄打非”基层示范点300个。这些示范点涵盖街道社区、乡村、学校、企业、景区等各个类型,在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踊跃参与、完善工作规范标准、助力市场监管和案件查办等方面深入到位、各具特色,形成了进基层的示范带动效应。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扫黄打非”作为一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群众文化权益的基础性工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近年来,各省区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积极推进人员力量、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进基层,不断延伸“扫黄打非”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等多个领域。2017年,各省区市均出台了本地“扫黄打非”进基层实施方案,通过会议部署推进、文件制度保障、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供经费支持等多种方式,直接推动进基层工作深入开展,成效明显。
——各地乡镇一级“扫黄打非”联络站和村一级“扫黄打非”工作点的建设成效显著。四川、河南建成基层站点5万余个,浙江、山西建成3万余个,湖南、安徽、山东、河北、江苏、新疆建成2万多个,北京、陕西、辽宁、贵州等地进基层新增动力,基层工作点、联络点数量成倍增长。
——各地“扫黄打非”信息员、联络员和义务监督员的队伍加速组建,越来越多的社区志愿者、文化协管员、保安、保洁等人员,成为基层“扫黄打非”的“千里眼”“顺风耳”,“扫黄打非”日常监管力量明显壮大。浙江、四川、山东、北京、河北、江苏等地“扫黄打非”部门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整合基层“扫黄打非”队伍。如浙江各市县已建立网格10.9万余个、有网格员23.4万余人,初步构建“快速反应、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黄打非”网格监管体系;四川划分基层“扫黄打非”管理网格,将辖区内的企业、学校、书店等重点场所和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的重点部位“一网揽尽”。
——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意识明显增强,文化市场明显净化。江西、安徽、河北、湖北、湖南等地通过全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在基层成立“‘扫黄打非’妈妈工作队”、“五老”义务监督员、“扫黄打非”小志愿者等队伍,主动义务监管文化市场,形成了全民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生动局面;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校园,在校园中营造远离、抵制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倡导绿色上网、文明阅读的氛围。
截至目前,“扫黄打非”进基层已从部分地区试点探索,发展成为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的一项重点基础性工作。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扫黄打非”进基层取得显著成效,这充分说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防群治是把“扫黄打非”工作推向深入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将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规范化“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努力构建“扫黄打非”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