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21年前,他离开军营。六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坚毅的个性,回地方时他握紧拳头告诉自己:一定要干出个样来,不给部队丢脸!

21年后,他梦想成真。从一个退伍兵到省人大代表,从一个打工仔到亿万身价的上市公司法人代表,他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但他却说,无论身份怎么改变,“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的信念永远不能变,回报家乡的那份桑梓情怀永远不能变!

他,就是河南莱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传海。

军营锻造

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大海风浪,波涛汹涌,锻造了彭传海钢铁般的意志

2006年,年仅33岁的青年企业家彭传海一举买下潢川县蚕种场412亩地的50年经营权。霎时,人们都瞪大了疑问的眼睛:“这小子是疯了还是傻了?”

“几百万元买下几百亩荒地,在当时是个很大的事儿。”今年11月9日,在位于潢川县魏岗乡柳店村的河南莱新农林科研有限公司,谈起当时的情景,潢川县农业局原局长王学清依然感慨彭传海超乎寻常的决断与魄力。

潢川县蚕种场的前身是国营潢川县蚕种场,曾是河南省科技厅的下属机构,也是全省三大蚕种场之一。在计划经济年代,这个蚕种场供应鄂豫皖市场,曾经红火一时,后下放成为潢川县农业局的二级机构。

然而,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蚕种场逐渐无蚕可育,桑园荒芜,难以为继,尤其是到了21世纪初,蚕种场愈加举步维艰,数百亩土地无人问津,杂草丛生,因欠薪、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等而频频引发职工上访事件。

穷则思变。时逢招商引资刚刚兴起,时任潢川县农业局局长的王学清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决定为蚕种场寻找新“东家”,帮“蚕种场这个沉重的大包袱”摆脱困境。

此时,已经拥有两家公司、事业有成的彭传海,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他却独独钟情于家乡潢川,独独钟情于潢川花木。而更让彭传海如此果断做出决策的,则源于他在军营多年的淬炼。

彭传海1973年出生于潢川县卜塔集镇一个农民家庭。与那个年代的很多农村家庭一样,贫穷是烙在彭传海儿时记忆里最深的烙印。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在村办窑厂当会计。母亲起早摸黑下地挣工分,一年忙到头全家五口人还时常饿肚子,一家人住着四处透风的土坯房。为了能让妹妹上得起学,彭传海踏进初中校门没几天就辍学了,与哥哥一起随母亲到集镇上卖胡辣汤。

镇上的人都知道,彭家的胡辣汤好吃,可彭传海更清楚母亲的不易与艰辛。看着每天凌晨3点钟就要起来忙乎干活的母亲,14岁的小传海除了帮母亲打个下手,洗洗碗、扫扫地,很快也能帮着母亲和面、洗面筋,做点技术活儿。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中,少年彭传海也开始审视自己、思考人生。

“难道我要在这里卖一辈子的胡辣汤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怎么办?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绿军装梦幻般的色彩带给了少年传海一个五光十色的梦:“到军营去,长知识,学本领,一定要干出个样来!”

1990年的冬天,17岁的彭传海如愿以偿穿上绿军装,走进北国军营,开启了他的绿色梦想,也迈开了他的正步人生。

理想和现实总有反差。艰苦的环境、紧张的训练,让很多新兵无所适从,彭传海却愈苦愈明,愈挫弥坚。新兵连结束时,彭传海取得了全优的成绩,却选择了条件最苦的部队农场。

“只要能学本领,再苦再累我都不怕!”面对部队首长的善意提醒,彭传海斩钉截铁地回答。

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部队农场“比老家农村还苦、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还是超出了彭传海的想象。

偌大的农场,除了几名干部,只有7个兵,却担负着近140亩水面的养虾任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由于养殖不够专业,农场养殖几乎年年都赚不到什么钱。

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彭传海喜出望外。虽然从没干过养殖,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却让彭传海对其将终日与之为伴的“虾兵蟹将”充满了信心。他拍着胸脯对场长说:“让我干就能赚钱!”

怎么赚钱?靠技术赚钱!彭传海一边积极向当地群众学习养殖技术,一边报了部队两用人才培训班,还挤时间参加了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乡镇企业管理函授大专班学习。

为了掌握“虾兵蟹将”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彭传海搬到水边临时用木板子搭起的窝棚里去住。

苦心人,天不负。翌年,当农场养虾赚了几万元的消息在部队传开时,首长乐了,战友服了,彭传海却哭了……

这是喜悦的泪水,也是坚守的决心。在此后的4年军旅生涯中,彭传海成了养虾能手,虾池年年赚钱,他因此也光荣地加入党组织,还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

大海风浪,波涛汹涌,锻造了彭传海钢铁般的意志。彭传海能让虾池里长出“金银”,也坚信自己一定能在荒地里种出希望!

商海磨砺

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一定要拼尽全力。这是彭传海多年搏击商海的“制胜法宝”

“没想到蚕种场能有今天!”今年62岁的李建平是潢川县蚕种场的老职工,他1973年进场,一干就是30多年。当时卖掉蚕种场近一半的土地,他想不通,也闹过情绪。但在十年后的今天,他却愈加庆幸县农业局党委当初的“无奈之举”,感谢彭传海当初的“正确决策”。因为,接下来的很多事情,都让他“没想到”——

没想到蚕种场的路通了!蚕种场过去一遇雨天,泥泞难行。彭传海买下荒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修通了蚕种场到106国道的5公里水泥路,硬化了生产路,蚕种场的人出行方便了;

没想到场区场貌变美了!过去的荒地变成了园林,破败的场房修整一新,职工领上了工资,交足了“三金”,精气神不一样了;

没想到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吃水还不要钱!过去的小水井水质不好,彭传海不但把自来水通到了场区里的家家户户,还让场区的职工一直免费用水;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在家门口打工上班,领上工资了!

…………

蚕种场副场长段修强,同样也有自己的“没想到”:“彭总当时买去的是蚕种场最差的地,没想到他肯花一年多时间整理土地,而且那地能被他整得那么好!更没想到栽树的规格那么高,留足了3m×3m的间距。那树长得快,品质好!”

短短几年间,彭传海带领莱新公司把一度破败的蚕种场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林、沟渠相连、花繁叶茂的大园林,不仅有效保护了潢川县城大水缸——邬桥水库,而且营造出一个得天独厚的湿地公园,远近闻名,造福一方。

尽管别人没有想到,但彭传海却胸有成竹。他说,在外漂泊多年,现在终于有了根。这根,就是家乡的这片沃土,就是生活在这片沃土之上的父老乡亲。他说,为父老乡亲办事儿,他彭传海只有拼尽全力!

认准的事情,一定要干,一定要拼尽全力。这正是彭传海多年搏击商海的“制胜法宝”。

1996年初,彭传海退伍被安置在潢川县国土局执法大队工作。坐在清闲的办公室里没几天,彭传海就坐不住了。稳定的工作、安逸的日子,这虽然是他曾经的梦想,但却绝不是他现在想要的生活!想起离开军营时“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的坚定和承诺,回想年幼时同母亲卖胡辣汤和军营养虾的经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彭传海兴奋不已:“我要辞职创业去,再干出个样子来!”

面对众多人对彭传海打破铁饭碗的质疑和不解,母亲永远是那个最理解和支持他的人。同当年满心欢喜地送他参军一样,母亲拿出卖尽“谷圈子”的600块钱,给他做了出行路费。

路在何方?经过深思熟虑,彭传海沿着京广线一路北上,来到了他当兵所在地的河北省任丘县,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寻梦之旅”。

开局似乎是美好的——在那个他让虾池流金淌银的地方,朋友请彭传海帮忙养虾。虾被他养得肥肥美美,眼看收获在即,他却不得不外出一周时间。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却仍被侥幸地当成了“耳旁风”。等彭传海一周后返回时,迎接他的是一池子一池子的死虾。朋友懊悔、挽留,并送来了3000元钱工资。彭传海却只要了一张返程车票,不名一钱地回到了老家。

忙活了一年,却分文不取,母亲自豪于了儿子的“硬气”和“义气”——上世纪90年代,3000元钱对于栖身茅草屋中的彭家可是一笔巨款啊!

首战即是“滑铁卢”,彭传海却从母亲的期许和家乡日益红火的花木产业中获得了绝地重生再出发的力量和信心。

彭传海的家乡卜塔集镇是潢川花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闻名遐迩的“花木之乡”。早在明清年代,潢川花木即为贡品,进贡宫廷。潢川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以花富民,以花强县”的花木产业化战略,花木产业已成为潢川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吃干粮,就咸菜。住干店,宿车站。彭传海满怀热情地再次北上,做起潢川花木的“推销员”,磨破了嘴皮子、跑烂了鞋底子。每天夜里,在看不到一丝光亮的黑暗中,他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自我加油:明天会更好!在明天会更好的信念中,他愈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单打独斗难以立足市场,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公司。

“京九铁路刚刚通车,一定有很多机会。”果然,机会留给了有准备的人。一次,彭传海坐火车途径石家庄,透过车窗看到了高新区附近新建的一条条道路和数个空旷的小区绿化带上空空如也。能在这里种上潢川的花木多好!他当即在下一站下了火车,又坐汽车赶往石家庄。

初涉商海的彭传海斗志昂扬,他就像一个战士一样,向目标发起了猛烈冲击。然而,这“铁拳”却打在了“棉花”上。他那背包里一本本花卉苗木照片没有为他赢得机会,却让他受尽了白眼。不是东家说他是“骗子”,就是西家说“个体户也想承包市政工程?没门!”

“真的没门吗?我不信!”有着军人气质、屡败屡战的彭传海终于感动了那位同样是退伍军人的老总,彭传海赢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园林绿化工程。

赚得第一桶金的彭传海,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哥哥彭传江一起成立了“河南省潢川县江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这也是当时潢川县乃至信阳市第一家拥有二级资质的园林绿化企业。

从此,他边创业边学习,从一个小学毕业生成长为郑州大学EMBA工商管理硕士。

从此,他雄心勃发,创业之路越走越开阔,还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1997年5月,彭传海在郑州创办了河南青联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城市园林绿化、水利水电、文化传媒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投集团。集团公司下设河南华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九洲园林绿化工程、郑州顺德企业信息咨询、郑州莱茵文化传媒等四个子公司。

2002年12月,彭传海又以800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河南省第一家拥有一级园林绿化资质的“河南莱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以“缔造和谐家园,助力城市发展”为企业使命,秉承“诚信、务实、高效”的企业精神和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主张融合自然的园林造景艺术,专注于健康环保的生态模式,倾力打造中小型园林城市一站式服务体系,提供城市整体园林规划、景观设计施工、苗木供应、绿化养护等一条龙保障。

从此,彭传海再也不是那个背包推销的业务员,他率领他的团队南下北上、东奔西走,在全国各地承接了公园、广场、游园、道路、庭院等大中型园林绿化工程数百个,90%以上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为河南省内外园林绿化行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多种奖项。目前他的公司资产总额已达到几亿元,年创产值十几亿元,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2006年,当风帆正举的彭传海成功买下蚕种场的荒地,在潢川成立了河南莱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河南莱新农林科研有限公司之时,他考虑更多的是怎样依托莱新公司,带动家乡花木产业的发展,带领蚕种场的职工和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奔小康路……

倾情家乡

看到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富了,彭传海如释重负,但他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和停留

初冬时节,从潢川县城沿106国道驱车12公里进入魏岗乡柳店村境内,记者仿若进入到了美丽的花木长廊之中。放眼望去,公路两旁,各色花木绵延不绝。如金的银杏叶随风摇曳,如蜡的四季桂依然飘香,如血的红叶石楠绚丽多姿,一棚棚黑色的遮阳网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出白亮亮的光芒……好一幅“多彩田园”的美丽画卷!

沿着一条小径,嗅着清新的空气,行不多远,眼前就豁然开朗:一湖碧水,波光粼粼。王学清告诉记者,这里正是潢川县最大的水库——邬桥水库。水库的对岸,就是潢川县蚕种场的场部,也是河南莱新农林科研有限公司所在地。如今,莱新公司正以邬桥水库为中心集中打造潢川县花卉苗木示范园项目。

“莱新公司扶贫招数多,‘四金’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话间,巧遇正前往莱新公司苗木基地里起挖苗木的魏岗乡柳店村贫困户吴德民,谈起莱新公司,他高兴得合不拢嘴,掰着手指头给记者历数今天的好日子:“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还有国家的种地补贴金。”

这正是彭传海“拼尽全力”回报桑梓的大手笔。

且看这如此大手笔:

通过土地流转扶贫。整组流转魏岗乡2个村9个村民组230多户群众和潢川蚕种场的5000多亩土地,平均每户每年租金超万元;

通过“产业+金融”扶贫。帮扶魏岗、蒋家集、踅孜3个乡镇18个行政村700户贫困户2817人脱贫,每户每年分红5000元;

通过结对帮扶扶贫。与魏岗乡和平村32户贫困户“结对子”,免费为他们提供花卉苗木栽植技术,为其免费代销苗木;

通过转移就业扶贫。在用工上,坚持“贫困人口、退伍军人、孝顺子女”“三优先”,每年有数百人在家门口的莱新公司就业,零工每人每天70—80元,计件工每天则可高达两三百元,每户年均收入可达1.5万余元;

通过技术培训扶贫。大量农工通过打工接受技术培训,从“只会种庄稼”,变成了花木种植的行家里手,不仅会打工,而且能创业。

…………

其实,彭传海从创业开始就一直都在以各种形式回报家乡。他依托远在郑州的莱泰公司承包园林工程,每年从家乡外调苗木价值达6000多万元,安排家乡400多名青年就业,“因他而种树、因他而致富”的乡亲达3000多人,还先后为家乡卜塔集镇修路架桥、乡镇建设等捐资300多万元;2012年以来,他斥资500万元,按照五年捐赠计划,为家乡等贫困地区小学捐建“青联多媒体书屋”,助贫寒高中学子圆梦大学、实现就业。

在彭传海眼里,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2014年,脱贫攻坚嘹亮的号角在家乡一吹响,彭传海就率先行动起来。他找到潢川县领导,主动要求为家乡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依托莱新公司打造万亩花木基地的构想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土地流转之初,面对老百姓的不理解,彭传海带领公司一班人,本着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流转方案,不但把沟塘堰坝、生产路都计算成土地面积,以高于当时周边的价格支付租金,而且对群众的农机、机井分别给予一两万元的高额补贴。由于方案合理,9个村民组很快全部完成了整组流转。

“我干了二三十年村民组长,流转土地连田埂、过水沟、水塘都给算上土地面积,从没听说过,我看划得来!”现年65岁的魏岗乡柳店村新建村民组村民组长赵海成,带领全组率先进行了整组流转:“村里年轻人都走了,荒田太多,一年到头也没啥收成。如今,土地已经流转了三年,年年拿租金,组里20多位留守老人都在我们莱新干活,旱涝保收了!”

“我们莱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莱新公司成了潢川县越来越多老百姓口中的“我们莱新”。当过去的“荒草蒿子”变成如今的“花木园子”的时候,当他们自豪地宣称“我们莱新”的时候,他们已经不但在物质上实现了脱贫,精神上则更是日益富足!

“看到附近很多大爷大妈在公司就业,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得,彭总很高兴。他还一再要求我们加大对就业人员尤其是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力度,让他们在公司学得一技之长,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不再返贫。”莱新公司副总经理于新杰说。

魏店乡胡围孜村贫困户丁玉中深有感触:“红叶石楠扦插是技术活儿,但我在我们莱新公司‘出师’了。去年我家扦插育苗红叶石楠4亩多,成活率95%以上,一亩地扦插11万到12万株幼苗,一株当年能卖三毛钱到六毛钱不等,扣除成本,四亩地净挣8万多块,一年就彻底脱了贫!”

看到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富了,彭传海如释重负,但他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和停留。作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和林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莱新公司的带头人,他十分注重公司对潢川花木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2015年,莱新公司在信阳市率先引进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经过反复试种,成活率已达95%以上。公司现拥有200亩红叶石楠扦插育苗基地,每年出圃2000万多株不同规格的红叶石楠幼苗,带动120余户就业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今年,公司还申请了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以期为潢川乃至全省红叶石楠扦插育苗的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技术指导。今年5月份以来,莱新公司与信阳农林学院连续签署了校外实习基地、开设“莱新园林班”、共建实验室等三份协议,并与河南省农科院开展深度合作,为未来花木产业发展储备人才,提供后劲。

彭传海倾情家乡发展的同时,自己的事业也蒸蒸日上。2015年,河南莱泰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改制为河南莱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彭传海是法人代表并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2016年6月,河南莱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实现“新三版”挂牌并同步上市。

“虽说在外干事业,但我感觉始终没有离开过家乡。家乡永远是我心中无法割舍的精神家园,是我最原始也最澎湃的激情和梦想。”在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85号4号楼23层装饰典雅的办公室里,一身休闲西装、温文尔雅的彭传海脸上透着坚毅,热情的眸子闪闪发亮,一举一动都张扬着干练与豁达。

谈及家乡未来的发展,彭传海表示很看好,他希望家乡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花木资源优势,规划好发展蓝图,提升对外发展形象,吸引更多的外商、潢川在外人士来潢川投资、创业。

“我们计划投资4.89亿元,用6年时间分三期建成‘一园五区’,目前,第一期潢川花卉苗木生态示范园已初步建成,接下来要推进花卉苗木交易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期等五区建设,在以邬桥水库为中心的2万亩区域内,建成集‘优美环境、精品园林、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届时,公司的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带富能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站在莱新公司的规划图前,彭传海信心满满。

“一定要干出个样来!”这是彭传海心底发出的最强音和人生的座右铭。他笃行致远,说到做到了。花木之乡的亲人可以作证,大别山的儿女可以作证,鲜红的军旗和党旗可以作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