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翔
“来客人了啊?”见到记者进来,1915年出生的范秀英老人赶紧让儿媳妇给记者递烟。见到记者要拍照,这位百岁老人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做出一个“V”形手势,朝记者伸了过来。如今,这位百岁老人的家庭正准备参加河南省首届文明家庭评选。这位家住五星街道七里棚社区的百岁老人到底有什么幸福秘诀呢?
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
范秀英的床头有一台电视。见到她时,电视中正在播放关于十九大的节目,老太太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别看她年纪大,也是个夜猫子类型的,基本上每天晚上10点之后才睡,早上7点多起床。”二儿媳妇王正秀因为长年照顾老人,非常熟悉老太太的作息规律。
老人牙齿不好,但胃口不错,每天要吃好几顿。她还喜欢吃糖,每个月得5斤白糖;喜欢抽烟,每天抽一包烟;还喜欢纳鞋垫,经常拿来送人。
太阳出来了,王正秀将老人扶了出来。老人点了根烟,抽了起来。随后,老人又提出了要求:把没纳完的鞋垫拿出来,她要练练手工。将鞋垫拿到手后,老太太不用眼镜,一针一线开始纳起了鞋垫,针脚依然密密麻麻而又整齐有序。“你们看,这些都是她纳的。”说着,孙女刘心林又将老太太纳好的鞋垫拿了出来,摆了整整一桌子。
关于范秀英的长寿秘诀,她二儿子刘忠太说了一些老人的生活习惯。她年轻时就不喜欢吃蔬菜和豆腐,喜欢吃肉和白水煮蛋。随着年龄渐长,老人现在更喜欢吃五花肉、鸡蛋,喝牛奶了。她吃鸡蛋,原来每天得6个,后来少了点,但每天也得4个;老人还喜欢吃糖,每个月得5斤白糖。刘忠太还介绍说,老人的兄弟姐妹们也普遍长寿,去世时年纪最小的也有八十多岁。
老人有些口齿不清,但脑子不糊涂。“家里大大小小孩子们的生日,她都要提前过问。前几天我生病,她还问我是不是去打针了。”王正秀说。
五世同堂的大家庭
“我们家现在有79口人,五世同堂。大家都很和睦。再过段时间,又有一个小孩儿要出生了,那时候就80人了!”刘忠太高兴地说。这个大家庭,有13个人当过兵,有警察,有教师,有公务员,有农技师,有农民,有学生。虽然人口众多,但和睦、互助、孝顺的家风一直在这个家庭传承。
老人基本上都跟二儿子和儿媳妇一起生活。王正秀对老人的悉心照顾,让老人过得比较舒心。自儿媳妇嫁进家门之后,老人就很少下地干活。刘心林回忆说,在她的印象里,奶奶下地干活的时候不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靠挣工分生活的时候,爸爸常年在外修建水库,妈妈上班挣工分,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大家共同维持这个家庭。
如今,老人的生活大部分由王正秀在照顾。“她想干啥就让她干啥,想吃啥我就给她做啥,想要啥我就给她买啥。她是我们家的宝!”对于照顾老人,王正秀从没有过怨言。前几年一个冬天,老人摔倒在地,卧床三个月,王正秀一直忙前忙后地照顾,很少离开。
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孝顺的家风在孩子们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每逢过生日,孩子们都从各地赶回来,为老太太庆祝生日;每逢家里有大事,大家都聚在一起事先商量,从不发生纠纷。
范秀英和睦的家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提起她,街坊邻居无不称赞老人有福气。她家的大门上,“好媳妇示范户”“平安家庭”等奖章也成为最好的佐证。如今,老人的家庭正作为浉河区的代表,准备参加我省首届文明家庭评选呢!
临走时,老人又提醒孩子们,将她纳的鞋垫送给记者一双做个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