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木实之繁兮 明年息枝


——谯楼“息枝”匾额辨析

张伟

息县谯楼现存有两块石质匾额,一块是明人李若星的功德坊“亚卿坊”的坊名匾,一块是清乾隆年间息县文学社的社名匾——“息枝”匾。今天笔者要说的是第二块匾。

“息枝”匾单面有字,属于宅邸标志匾。其额面自右至左楷书两个大字——“息枝”。额首一列八字:“乾隆二十六年七月。”额尾七列共五十字:“余莅任之明年辛巳,三时不害,四境咸宁,喜得与同人居安倡和,因以‘息枝’名社,而亭适落成,乃镌之石,以志不忘。燕台金克敬题。”落款钤印两方,一曰“金克敬印”,一曰“性中”。

额尾五十字的大意为:我(河北大兴人金克敬)就任息县知县的第二年七月,风调雨顺,百姓富足,安居乐业,也没有匪患盗贼发生,我很高兴与同仁们享受太平,相互作文以唱和,于是便成立了“息枝”文学社,而恰逢“息枝亭”落成,于是将文学社“息枝”之名镌刻于石上,以示不忘。

据嘉庆《息县志·职官》载:“金克敬,大兴人,贡生,乾隆二十五年任”,“孙括(下一任),乾隆三十年任”,由此可知,乾隆二十五至三十年(1760-1765)该匾中的“余”任息县知县,与嘉庆《息县志》的记载是相符的。

所谓康乾盛世,大息之天,天公作美,百姓富足。据嘉庆《息县志·灾异》载,从康熙四十四年(1705)起,一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息县一直风调雨顺,没有任何天灾人祸。天下太平,盗贼不生,百姓生活安逸,息县诸生砥砺奋进。知县金克敬“于文章、经书、诗学、字法无不精通,一时人士无不昂起风范,赖其裁成,训生徒皆得上进”,值此四境咸宁、人才辈出之际,结社集文,立亭以示纪念。据息城甲申先生考证,其社文虽然遗失,但其同时期文章诗词所存尚多。

额首八字“乾隆二十六年七月”,点明了镌刻时间,正好与嘉庆《息县志》记载吻合,即1761年(七月)。额尾两款印章,一枚是“名章”,即“金克敬印”;一枚是“字章”,即“性中”。克敬者,能敬慎其身也,必奉行中庸之道,故名“克敬”,而字“性中”。名章致敬尊长,字章亲近平辈。金克敬长幼兼顾,不失礼于尊卑,可见当时该文学社之人才济济,大有王羲之兰亭会的味道,或许金克敬意即在于此。

那么该文学社社名“息枝”是什么意思呢?莫不是栖息于枝?抑或发枝?还是其他?息城自心先生为笔者提供了如下几则诗句,也许“息枝”就出于其中。区大相,“栖息一枝南国鸟”;文征明,“双禽栖息一枝安”;杜甫,“强移栖息一枝安”;顾况《十月之郊》,“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

区大相“栖息一枝南国鸟”出自其诗《杪夏濠水》:“濠上行云卷复舒,数竿修竹野人居。庭幽蚤听秋虫急,客病时惊夏木疏。栖息一枝南国鸟,逍遥万里北溟鱼。中林拟遂甘疏散,未老浮名觉渐虚。”区大相(1549-1616),字用孺,号海目,广东佛山人。为文有奇气,援笔数千言。登第后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先后授任检讨、同修国史、经筵展书、户部尚书等官职,负责草拟皇榜诏令。后因弹劾权贵被调任太仆寺丞,替皇帝掌管御马。不久称病带子回乡定居。父子三人终日吟咏唱和,优游林下,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而此诗“栖息一枝南国鸟,逍遥万里北溟鱼”,表达的正是作者羡慕庄子沉醉自然,畅游濠梁的悠然之情。显然,这与“息枝”额尾“喜得与同人居安倡和”的意境不太吻合。

文征明“双禽栖息一枝安”出自于其诗《题画》:“双禽棲息一枝安,映雪离离更好看。一种羁情谁识得,暮林风急羽毛单。”文征明(1470—1559),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其《题画》诗所寓旅居之情怀,虽言双禽相依,却难掩内心身单影只之孤独,或许离开官场,也难得享受这种别样的凄凉。此处与“息枝”额尾“喜得与同人居安倡和”所述也似乎不合。

至于“强移栖息一枝安”,则出自于杜甫之《宿府》的最后两句:“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诗人抒发的感情是伤时感事的,其忧虑于国事动乱,愁闷于漂泊流离,辗转十年,无奈天下虽大,又能栖身何处?无限凄凉,溢于言表。晚唐与盛世不能相提并论,二者境遇大相径庭,显然“息枝”不可能出于此处。

顾况,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因恃才傲物,常讥讽权贵。其《十月之郊》意在劝诫“君子居公室,当思布行化焉”。其诗后三句为:“炎炎则移,皎皎则亏。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爰处若思,胡宁不尔思?”意思是说,日高则偏,月圆则亏。今年多果,明年必少。你们这些做官的咋不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呀!此处“息枝”指的是果树的大小年现象,这与金克敬的文学社“息枝”能有关系吗?

《周易·乾卦》初九,即第一爻曰:“潜龙,勿用”。崔憬释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 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储备能量,忍时待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或许正是“木实之繁兮,明年息枝”所要诠释的意境,“息”字也恰恰暗合“息县”之地,故此文学社 “息枝”名或出于此。以“息枝”名社,意在劝诫同人们,“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同时也寄寓“息枝”文学社越办越好,长盛不衰。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一种揣测,或许文学社另有寓意也未可知。

金玉虽坚,常被匠人分身;瓦缶易碎,岂料万年长存。无论是《息县志》,还是其他资料,都没有“息枝”社的只言片语,亦一大憾事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