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潘志贤 李南南)10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首批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的相关情况。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等11个单位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这标志着我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开始驶入“快车道”。
从今年5月开始,我省正式启动了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遴选和评审工作。在单位自愿申报,地市(县)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和现场考察,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河南省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轴承创新中心、河南省先进耐火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省起重物流装备创新中心、河南省智能工厂系统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省猪肉制品加工创新中心、河南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河南省动力电池创新中心以及河南省高效能铝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共11个单位,被列为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
据了解,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也是《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明确的“九大工程”之一。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平台,主要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载体,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这种创新平台既是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又是制造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基地,也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中心。
此次创新中心与以往不同的是,既不是简单的企业研发设计机构独立法人化,也不是以形成某个新产品批量生产为目标的生产型企业,更不是某个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的简单更名或翻牌。根据发起单位不同,可采取企业型创新中心、院所型创新中心、平台型创新中心等多种模式进行创新中心建设。
据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抓好这11家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建设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年底要力争认定2—3家省级创新中心,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到2020年,建成1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争创1—2家国家级创新中心,初步形成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体系和供给机制;到2025年,建成2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并争创3—5家国家级创新中心,构建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形成显著的支撑效应和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