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洋 本报记者 黄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侨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各项工作卓有成效。信阳市侨联连续两次被中国侨联评为“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多次在宣传信息、维权工作、参政议政、海外联谊等方面被省侨联评为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荣获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金桥奖”,四人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一人被评为“全国侨联系统维权工作先进个人”。
为侨服务暖侨心
市侨联开展“情暖侨心·百侨帮百困”系列活动;筹措资金看望慰问、帮扶补助病困归侨侨眷;认真接待处理涉侨来信来访和案件,信访结案率达100%;落实王林、曾彩霞、张路影等老归侨退休生活补助,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经常深入侨资侨属企业调研指导,协调关系、解决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品牌提升出谋划策。建立健全侨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信息库,加强与代表、委员的联系,指导撰写提案、议案100多件(次),10多件被评为优秀提议案,并在全省侨联系统作典型发言。落实中国侨联《关于开展向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的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我市7名侨务工作者争取此项荣誉。
侨务经济结硕果
市侨联率先在全省创建归国人员创业园、挂牌建设“侨胞之家”,率先成立了市、县级侨商会,成立了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建立市侨联侨商会网站,开通市侨联侨商会微信公众平台、短信平台和QQ群、微信群;近年来成功引进项目12个,引资金额达10多亿元,“双招双引”工作的成就与做法,曾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争取台湾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在信阳市实验高中和商城县高中开设12个珍珠班,资助600名贫困学子每生每年2500元,直至高中毕业;捐助200多名品学兼优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澳大利亚华侨慈善家魏基成“天籁列车”慈善机构捐赠12000台助听器,价值3800多万元,帮助我市万名听障患者重回有声世界。
联络联谊见成效
市侨联按照“两个并重”“两个拓展”的工作方针,积极拓展海外联络,广泛开展海外联谊,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积极参加海内外以血缘、地缘、业缘、亲缘为纽带的联络联谊活动,促进交流,敦睦乡谊。出席中韩建交纪念活动,出访俄罗斯、捷克,参加经贸交流活动,慰问侨胞,宣传信阳,为拓展我市海外联谊、招商引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配合茶文化节和政府有关部门,前后邀请、接待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等50多个团体、境外客商朋友1000多人(次),来信阳进行商贸合作与项目投资考察。
根亲文化亮点多
根亲文化是联系海内外同胞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侨务工作、实施统战凝聚力工程的有效载体。市侨联把“唱响根亲文化”“让根亲文化扬名信阳”作为重头戏来抓,积极开展根亲文化的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参与协调固始、潢川、息县、淮滨等部分县区和黄、杨、曾、陈等姓氏成立了根亲文化研究会;前后共邀请促成黄、刘、潘、施、陈、尹姓等30多个海内外宗亲社团来信阳寻根睦族、观光旅游、投资考察。争取中国侨联参与主办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指导协办淮滨蒋氏文化节、潢川黄姓文化节和息县赖姓文化节等20多届(次)文化节会活动。
精准扶贫出实招
市侨联扎实做好第一书记驻罗山县高店乡湖南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多次深入对口扶贫村进行调研,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为该村带去5万多元的助听器、冬衣、棉被、食品等慰问品;争取捐赠救护车一辆、医疗设备多台;为村民修建文化广场,配置体育健身器材;组织医疗专家开展“爱心义诊”,开展教育扶贫“送文化下乡”活动,向湖南村小学捐赠300份《阳光少年报》;组织侨商企业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困户进行救助,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为该村投资10.5万元进行村部修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办公条件、村部面貌焕然一新。市侨商会、留学生联谊会捐资300多万元用于修路、架桥、打井和资助贫困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大力支持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小候鸟·温暖1+1”北京夏令营活动,让26名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走进首都,实现与父母的团聚,并参加北京夏令营,与北京学生结成“1+1”帮扶伙伴,建立起长期友谊,促进城乡儿童共同发展。市侨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和亮点,多次见诸报端并报送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