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本版摄影:冯康松 马迎春
“十二五”以来,光山县共有91名学子圆梦北大、清华、港大等名校;
光山县是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是信阳市目前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3个县区之一;
光山县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入选全国20个优秀案例;
光山二高获得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省最具教学特色十佳学校等荣誉称号;
……
近年来,光山县坚定不移地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展现智慧力量、富有生机活力的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崛起之路、繁荣之路,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取得了社会各界交口赞誉的显著成绩,谱写出华彩诗篇。
“光山教育能出彩出色,是坚持科学办学目标和实施12年高考金牌战略的结果。”据光山县教体局局长杨文清介绍,多年来,光山县坚持幼儿教育抓长成,即快乐成长;小学教育抓养成,即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等习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初中教育抓提升,即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品德品行,引导学生砥砺前进;高中教育抓质量,即坚守一个都不放过原则,大面积提质量,实施高考金牌战略,培育名校英才。
高度重视,护航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是大事业、大民生、大文章。多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秉承“对教育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再多投入都不为多”的理念,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政策优先制定、教育用地优先划拨、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人才优先培养,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打破教师节三年一大庆的惯例,每年均隆重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共240名,是全市唯一一个年年均隆重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的县区;每年均隆重召开录取清华北大新生座谈会,形成了光山县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历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工作给予特殊重视,经常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并在高考备考关键时期,亲临高中指导和慰问,给师生加油鼓劲。
在教育行政层面,光山县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教体局局长带头听课,并要求局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经常深入包片学校听课,每月听课不少于3节;实行“五个一”制度,即局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所高中、每月集中听一次毕业班工作汇报、每季度参加一次教学视导、每一次模拟考试后组织或参加一次质量分析会、每年高考前组织或参加一场高考备考誓师会,汇聚各方之力,攻坚克难。
在教育投入方面,光山县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全力保障政策性投入、学校建设资金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201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3657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改扩建教学楼127000平方米、食堂69203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0121平方米、教师周转房26040平方米、厕所蹲位1600个,实施“亮灯工程”改造村级小学室内照明设施,支持学校运动场达标建设。
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483.9万元,大力实施图书设备充实和现代远程教育“两大工程”,购置计算机3279台、图书63万册,体育器材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音美器材达到二类标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装备达到规定标准,并建起了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开通了宽带网,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另外,光山县还大力扩容城镇教育资源,2013年,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的第五完全小学投入使用,2017年,投资6000余万元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第六完全小学(第五初级中学)投入使用,启动第九完全小学(第六初级中学)建设,城区学位紧张压力得到缓解。
光山县还积极推进信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改善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条件,保障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助推光山教育提质升级。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全县民办学校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因财政投入不足带来的教育发展难题、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题,公办、民办教育良性竞争、包容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光山县历来重视扩充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全县已累计招聘特岗教师、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乡村全科教师、巡回支教志愿者1946名,解决了教师队伍青黄不接问题。2017年,该县将再招聘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220名,相关招聘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强化管理,铸就素质教育之本
“提起光山教育,不得不提‘五苦精神’。领导苦抓、校长苦干、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的‘五苦’教育精神擦亮了光山教育金字招牌。”杨文清告诉记者,为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在政府支持下,光山县民办教育异军突起、一枝独秀、特色鲜明。多年来,在“五苦精神”的引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严格管理下,光山县素质教育成果丰厚——
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习乐趣。多年来,光山县建立完善教师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课堂教学改革新机制,坚持“三个紧密结合”,即深化课改与提高教育质量紧密结合、深化课改与打造高效课堂紧密结合、深化课改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协作区教研、“三课”竞赛、送教下乡、教学视导、教研员蹲点教研等系列活动,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培育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三动”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光山县二高“545”三维课堂、慧泉中学“三三三”灵动新课堂、白雀园二中“三习三主三优”课堂、县一小的“阳光课堂、三多两巧”课堂等教学模式日臻完善并走向成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升。
优化教育科研,引领专业成长。“十二五”以来,光山县健全科研课题管理制度,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近年来,全县教师年均获国家、省、市、县优质课、论文、征文等奖励500余人次,2013年,光山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县级实验区,光山县二高等6个单位分别承担了子课题的实验研究任务。
注重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多年来,光山县鼓励学校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大力构建“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新格局。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十佳学校创建活动,全县各学校坚持原创性与特色性、人文性与贴近性、品位性与协调性相统一,全力构建文化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文化与环境相得益彰,文化与育人珠联璧合,形成“育人磁场”;深入开展“道德讲堂进校园”、“国学经典进课堂”读书活动等,各学校坚持经典诵读与践行道德规范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经典诵读与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积极创设经典氛围,开设国学课程,开展亲子共读,践行国学经典,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光山县始终践行“健康、习惯、学业”阳光校园宗旨,扎实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每年举办艺术节,加强艺术教育;深入开展养成教育、“大手拉小手,共创文明城”等系列活动,养成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加强教育督导,强化执纪问责,全面治理不规范办学行为。
教育扶贫,实现教育惠及全民
光山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精准扶贫定点帮扶县,虽贫不改强教之志,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多年来,光山县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要求,全力做好教育扶贫,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用好政策扶贫。多年来,光山县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家“两免一补”、学前教育资助、高中贫困生助学金、中职生免学费(助学金)、在校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等惠教惠生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一个不辍学,特别是针对贫困大学生扎实做好生源地信用贷款工作,力争做到应贷尽贷。贫困生生源地信用贷款人数2015年全市第一;2016年又积极开展助学贷款电子合同试点工作,保障助学贷款更便捷、高效,2016年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3106人,贷款资金2502.4万元。
争取社会援助。近年来,光山县积极动员、倡议企事业、创业成功人士设立基金会等,开展奖教助学活动。目前,全县已设有司马光教育基金会、庆英教育基金、恩升教育促进会等十几个社会团体,总基金近千万元。这些团体每年均拿出大笔资金对贫困师生进行资助。下一步,光山县将进一步倡导、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汇集各方爱心扶贫助学。
争取社团资助。近年来,光山县已争取团中央青基会捐资1000万元,对该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000名特困生进行为期3年资助,每人每年1000元;争取民建中央、民建河南省委在光山两所县城学校设立“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每校2个班,每班50人,共200人,民建河南省委向每校捐资60万元,对每生每年资助2000元,共资助3年;2016年,又经过积极争取,民建河南省委将继续在光山开设“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对50名贫困生进行资助。
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光山县注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新建一所占地150亩的规模化、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补齐职业教育短板;积极开展“两后”培训,提高“两后”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开展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技能。
发展特殊教育。近年来,光山县投资1700万元迁址新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让三类残疾儿童接受优质教育。
潮涨起,正扬帆。采访最后,杨文清自信满满地说,光山教育人将持续紧紧围绕提高质量战略主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持续夯实教育质量根基,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做好教育扶贫工作,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助推教育事业提质升级,全面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