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浅谈“羊”的成语


钟静益

华夏悠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甲骨文、金文、铭文等华夏文字,体现着古人智慧的结晶。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成语的精华是不可超越的。

位于信阳市的城阳城遗址至今依旧透露着楚王城的威严与庄重,“亡羊补牢”的典故就出现在此地。有关羊的成语多种多样,由小见大,我认为这些成语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故事,还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军事、祭祀、等级等思想。

从古至今,抵抗外敌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统治者利用军队和祭祀来进行战争,体现了对祭祀的重视,以及对军队加强管理的重视。在战争中,除了人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马是古代必不可少的作战工具,当然,羊作为军粮,也不可缺少。

“悬羊击鼓,饿马蹄铃”的成语就体现了古人的军事谋略。此成语出自元朝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是指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当然,还有关于祭祀的成语,比如说告朔饩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自到祖庙告祭,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羊。

韩非子谓:“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又曰:“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中国古代讲求等级秩序,早在商周便有了“礼乐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化的加剧,等级观念在人们心中不断地萌芽,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严苛等级制度的国家。人们往往根据血缘、亲疏、权利、财产等划分等级,分为三六九等,周代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等级低者的卑微至极。

《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中的“如狼牧羊”四字成语,便体现出官吏的残暴与对下等人的欺压。类似的还有虎荡羊群、羊落虎口等等,一般把等级低者比作柔弱的羊,把欺压者比作狼、虎之类的凶猛动物,以体现欺压者的残暴,以及被欺压者的弱小。

千年的历史长河淘洗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惊涛拍岸,卷起成语的珍珠,承载着华夏的文明。小小的几字成语也能体现出大世界,短短的文章是无法尽其言,我愿意做一只鱼,或是一株水草,继续在文化的世界里畅享。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