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 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挪穷窝 拔穷根 搬出群众幸福感


——新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张勇 虞静

“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晴天满脸土,雨天一身泥”。

这,是78岁的帅家太老人对居住了一辈子的恶术洼村民组最深的记忆。

村如其名,新县泗店乡分水岭村恶术洼组可谓穷山恶水。这里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仅剩的10户37名乡亲生活极端困窘、发展步履维艰。

挪穷窝、换穷貌,改穷业、换新颜。这,是帅家太老人一辈子的梦想,也是世居深山贫困群众的共同期盼。

识民心所向,谋群众所需。作为大别山腹地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决战脱贫、决胜小康,新县必须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难题,补齐扶贫开发的最大短板。

雄关漫道,砥砺前行。“十三五”以来,新县县委、县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干劲彻底斩断贫困根源。

精识别绘蓝图,谋定后动

易地扶贫搬迁,精准识别是“头颗扣”,科学布局是“先手棋”。

如何做到应搬尽搬?新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县乡干部走村入户开展政策宣传,打破群众“宁穷守圈子、不挪烂摊子”旧观念,打消搬迁顾虑,群众主体作用贯穿易地搬迁各个环节。搬迁对象群众评,安置去向群众选,规划设计群众议,分配方案群众定,一轮轮村组普查、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865户7587人的搬迁名单。

如何搬出归属感、幸福感?新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安置。

新县研究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习惯与发展意愿,优先选择靠近县城区、产业集聚区、集镇中心村区和旅游景区的安置地,规划建设39个安置点,集中安置1421户5545人,明确搬迁“时间表”,绘制搬迁“线路图”。对无集中安置意愿的444户2042人,结合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实行分散安置。

强机制重协作,聚力攻坚

蓝图绘就,铿锵而行。新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干群戮力同心,让贫困群众安居梦一步步成为现实。

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挂帅的易地搬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易地搬迁专项作战部,出台“1+2+1”工作方案,制定搬迁工作流程图和资金管理流程图,绘制2016—2017年搬迁作战图,以红、黑旗标注全县39个安置点项目进度情况,发挥好“大脑中枢”职能,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

该县开辟专项“绿色通道”,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血脉畅通”。组织发改、住建、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办公,简化项目审批,“一站式”办理用地、规划、环评等手续,确保项目早建成、贫困群众早受益。

实行“一个集中安置点、一个集团化作战部”的项目建设机制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每个安置点由1名县处级领导牵头负责,乡镇党政主职为第一责任人,发改、住建等7个搬迁相关部门1名分管副职全程参与,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明责任重奖惩,激发干劲

东风浩荡,征程催人。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内将惠民工程建成民心工程?新县高悬督导“利剑”,奖惩问责并举,倒逼履职尽责。

新县成立由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牵头的督导组,按照精准识别、招标、主体建筑、搬迁入住、旧房拆除、土地复耕等24项工作标准逐项督查指导,半月一督查一通报,一季度一考核,对每个安置点进行量化打分。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考察指导,并根据项目进度适时组织召开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观摩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奖优罚劣,激发热情。2016年度,新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前3名的乡镇分获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补资金。而对2017年度综合得分首位的乡镇,县财政将奖补100万元;综合得分2-5名的乡镇,分别奖补60万元、40万元、30万元和20万元,到期未完成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职就地免职。

高标准严要求,层层把控

易地扶贫搬迁,既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安居工程,也是一项检验执政能力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新县严格把控易地扶贫搬迁每个环节,坚持守住精准识别的界线、人均面积的标线、搬迁不举债的底线、项目规范建设的红线“四条线”,让惠民政策如涓涓细流润泽贫困群众心田。

如何让群众搬得安心、住得舒心?新县统一标准打造集中安置点,按照人均25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规划建设50、75、100、125、150平方米5种户型,户型精准到户到人。建立搬迁群众广泛参与的多层监管体系,把控项目建设质量,严格验收标准、验收程序与资金发放流程,以实际行动惠民生、暖民心。

增福祉系民生,共促发展

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如何斩断“穷根”,让群众搬迁能致富、脱贫不返贫?

围绕就业、增收两个核心,新县将搬迁与发展同步推进,安置点规划到哪里,产业基地就延伸到哪里,乡村旅游就发展到哪里,让每个贫困户在搬迁中都收获归属感与幸福感。

“多彩田园·创业工程”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152个产业发展示范基地覆盖39个集中安置点,632户2708名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光伏扶贫项目稳步推进,覆盖全部集中安置点,拓展搬迁群众增收渠道;“订单式”技能培训全面覆盖,搬迁群众人人掌握一技之长,开辟外出务工、在家创业新路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500余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公益性就业岗位定向倾斜,127名搬迁群众被优先聘用……多措并举助脱贫,搬迁群众享实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