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听党话跟党走 老区人民有奔头


——对话党的十九大代表、潢川县驻郑州外建党工委书记黄久生

本报记者 向炜 见习记者 李家辉

“我们老区人民最优良的传统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我觉得听党的话,跟党走永远没有错!今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党的十九大代表、潢川县驻郑州外建党工委书记黄久生10月14日做客信阳日报社,围绕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以来的感受、在公司组建党支部后职工的精神面貌、多年关爱孤寡老人和贫困乡邻、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等多个话题,畅谈了自己的心声。

记者: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市共有两名同志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作为老区基层农民工党员代表,您有什么感想?

黄久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作为一名基层农民工党员的代表,能够有幸参加到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过程中来,我感到非常骄傲、非常自豪。

我曾作为农民工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观礼。现在,党召开这么高规格的会议,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农民工兄弟,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工这个大群体的关注。我要把强烈的感恩之心带到大会上,充分发挥一名基层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以实际行动带领、团结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听党的话跟党走,提升好农民工外建党组织的“优质工程”“温暖工程”和“致富工程”,以实际行动报答家乡父老和各级党组织的关心与厚爱,为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者:近年来,农民工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您将如何把老区人民,尤其是老区人民中的农民工阶层的心声传递上去呢?

黄久生:我自己就是潢川县晏岗村走出来的农村娃,在工地上干了很多年,对于农民工这个群体我有一定的了解。这几年,农民工的生活的确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论是子女上学,还是社会保障、工资待遇、生活工作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我要把家乡的巨大变化、老区人民感恩的心声带到北京,带到会上。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我也要把农民工的心愿带到会上,为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这方面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我会认认真真地开好会,及时把党的方针路线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决策原原本本地带回来,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好时代,也是农民工有奔头的好时代。我们庆幸赶上这样一个好时代,一定会把自己肩负的使命完成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是什么促使您决定在企业中组建党支部的呢?

黄久生:首先,成立这个外建党支部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我在郑州工地上干了多年,看到老家去郑州打工的人很多,但是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受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那时候,我就想能不能依靠党组织的力量,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2005年春天的时候,在潢川县委及双柳树镇党委的支持下,我们在郑州成立了“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我担任支部书记。后来再遇到纠纷的时候,由支部出面与用工方协调来维护农民工权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也让农民工兄弟们越来越相信和支持我们支部,更希望能加入我们支部。

其次,我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农民工,没有父老乡亲的养育和各级党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听党话,为党分忧,替党办事,这是一个党员的本分,我要一辈子尽好这个本分。

记者:在您组建党支部以来,都开展了哪些活动?这些活动对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员工的精神面貌都起到哪些作用?

黄久生:农民工党员在郑州工作的地点比较分散,大多数农民工党员还在施工一线工作,想把大家集合在一起确实有些难度。为了节约时间,很多时候支部会议就在施工地点临时召开,大家也认为这种会议形式很方便、不落俗套。现在互联网发达,我们还建了党支部工作群,现在成员已经有1000多名,除了支部的党员更多是从家乡出来的农民工兄弟们。每逢党的重要会议、决策及重大节日的时候,我们先用手机短信把学习的内容群发给每个党员,告诉他们先学习一下党报文章,及时了解和掌握党中央的决策,然后再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这个群就像我们支部和群众的家,除了开展党务工作,还发布一些用工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和家乡实时信息,党支部通过这个群让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让大家都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也更彰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的外建党支部服务功能凸显,也发挥了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我举几个例子,首先,我们党支部可以根据工地用工情况调配工人,不会出现工人没活干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用人效率;其次,我们为农民工兄弟维权,10多年来为农民工讨回工资3000多万元;还有就是通过支部党员的传、帮、带,开展了各类工种的技术创新,我们家乡的农民工都吃上了技术饭,实现了“培训一个、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现在,我们信阳的农民工“技术过硬、能干难活、不怕吃苦”,已经在郑州成为一个品牌。

记者:关于关爱孤寡老人和贫困乡邻方面,十几年来,您做了很多,能和我们大致谈谈当初的想法,和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吗?

黄久生:与父老乡亲当初对我的养育之恩相比,我做得实在微不足道。我6岁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父亲靠补锅修盆的小手艺维持生计,十天半个月难得回来一趟。后来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父亲就把刚刚两岁的弟弟过继到亲戚家,留下我照顾4岁的妹妹。那个年代缺衣少粮,家家都吃不饱饭,但我家的困难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东家一碗稀米饭,西家一块窝窝头,这家一小碟咸菜,那家一条旧棉裤,我真正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那时候我就在想,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他们,要让乡亲们这碗饭没白让我吃。后来我去了郑州工地上打工挣钱,慢慢从小工做到组长,再做到班长、队长。有条件了,我就每年给父老乡亲置办点年货。照顾村子里的老人每年大概需要几十万元,压力比较大,工地有时候也不那么顺利,这边要不来账那边还欠着别人钱。有一年回家得晚,腊月二十八终于是借到钱回的家,那年见到老人的时候我真是强颜欢笑啊。后来工地有了起色,照顾老人的事也就一年一年坚持了下来。那段时间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是看到老人的时候我觉得都是值得的,这让我心里踏实,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答给我饭吃、给我衣穿的父老乡亲,是我一辈子的人生目标。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几个让您感动的事吗?

黄久生:感动的事情说也说不完。我清楚记得,小的时候苦,母亲临终时把我和弟弟妹妹托付给邻居吕中秀,她也是我的妈妈。那时候,吕妈妈家的生活也不宽裕,但她从来没有委屈过我和弟弟妹妹。有一次,吕妈妈家只包了20个饺子,偷偷给我们兄妹送来5个,那时候她看到我光着脚上学,还把刚给她儿子做的新鞋让给了我,她给我们的是亲娘一样的爱。

那时候家里苦也上不起学。初一的时候,为了交上一元八角钱的学费,我上山捡柴火,走十几公里山路,挑到镇上卖给炸油条的,炸油条的见我肩膀上磨得尽是血印子,不捡好赖就全收下了,而且一次就要给我两角钱,那点柴火在哪个年代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人啊,啥时候都不能忘恩,乡亲们给我做的每双布鞋,给我端的每碗饭,我都记着,一辈子都不会忘。

我为老人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老人们多朴实啊,你对他们一点好,他们都记着。我想起2009年的时候,我去看望李鸿金和涂先良两位老人,那时候他们已经是癌症晚期,几天吃不进食物,靠打吊针撑着要见我一面。走到病床前的时候老人给我说,“活着你养我,我病了你又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你给的衣服、被子、鞋,我到死也没穿完啊……”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直发酸,我给老人买的衣服并不多,那衣服老人怕落上灰用化肥袋罩住,衣服哪里是穿不完,老人实际上是舍不得穿。给他们买的衣服舍不得穿,让他们买日用品舍不得买,完全把我当自己的孩子,这些事让我觉得特别幸福也特别温暖。

记者:在关爱孤寡老人和贫困乡邻等方面,您无疑是咱老区人民的一个标杆。在这些事迹感动着您的时候,您的事迹也感动着我们,一个时期以来,也先后有些人学习您做些各类慈善,对此,您怎么看?

黄久生:在帮助别人时我觉得很快乐、很幸福。小时候历经的苦难,让我懂得了人活着的艰辛,而小时候乡亲们对我的帮助,也让我在有能力后愿意帮助更多不幸的人们。我想,受到帮助的人如果将来有了能力也一定愿意去帮助别人,这样就会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爱心就是一把火炬,一个接一个才能向前传递。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和不理解,但我觉得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多做善事,自己内心就会踏实快乐。我始终坚信社会好人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坚持自会赢得社会尊重。

现在我们信阳市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这让我很欣慰,爱心善心就应该传承下去。就我了解,在历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我们“信阳好人”从未缺席,这些也得力于家乡政府、媒体对好人好事的重视和宣传。我也是因为好人的帮助才走到今天,所以更希望家乡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让“信阳好人”这张名片更加响亮。

记者:对于您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一系列殊荣,您个人如何看待这么多的荣誉?

黄久生:我始终认为我能获得这些荣誉,是家乡、各级组织以及农民工兄弟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让我感觉肩上担子很重,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但组织给了我很多荣誉,我能做的,就是把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接更多的活儿,让家乡的农民工兄弟出来都有工作做,都能脱贫致富。

面对许多媒体采访,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还是那个晏岗村出来的农村娃,还是那个叫黄久生的农民工!就是希望来告诫自己不要忘本,始终保持农民工的心态,自然会坦然地面对一切,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您心中的中国梦是什么?

黄久生:在我心里,中国梦是大家的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不同岗位、不同职业的人,他们心中的中国梦是截然不同的。我是一名农民工,对于我们广大农民工兄弟来说,进城有工作、住房有条件、劳动有保障、维权有渠道、子女能上学,这也就是我心中的中国梦。我个人的梦想是能带领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听党话、跟党走,大家共同致富奔小康。我的家乡双柳树镇现在还有7个贫困村,帮助乡亲们脱贫奔小康,我们支部有责任,作为支部书记,我是第一责任人。我们党支部为贫困户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并为他们介绍工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党支部为其提供工作岗位,确保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现在我们已帮助100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我是因为乡亲们的帮助和党组织的培养才走到今天,这些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要让乡亲们知道党的好,跟党走,在奔向幸福的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