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 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创新举措 精准发力 强力推进

浉河区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 刘翔 实习生 李子耀

近年来,浉河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结合区情实际,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浉河区上下凝心聚力、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他们结合本区实际,研究制定了《浉河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职责;全面落实了结对帮扶,建立了全区处级领导干部和区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机制,全区共派驻第一书记59名、驻村工作队49个、村级脱贫责任组157个,派出帮扶责任人4200名、帮扶单位181家,确保了每个贫困户均有帮扶责任人、每村均有帮扶单位,形成了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大扶贫格局。

扎实开展问题整改促进全面提升。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排查集中整改和档卡规范化建设开始后,浉河区按照精准标准找问题、精准要求定措施、精准目标抓退出的思路,严格执行“四必到”、“八排除”和“六步工作法”,最终认定全区贫困人口为5200户11615人(含鸡公山管理区);完善各类档卡资料16万余份,全面地记录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过程,清楚地留下了脱贫攻坚每个时段、每个步骤的工作“痕迹”和“轨迹”。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和制度化保证。

产业扶贫夯实稳定脱贫新渠道。结合本区实际,浉河区编制了《浉河区“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制定了《浉河区产业扶持脱贫规划》,引导十里岗林产品开发公司、广义茶叶公司、七龙山、高台农业专业合作社、裕丰蔬菜公司、安信茶叶等12家信用评价等级高、企业经营状况好、带贫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消除贫困拔除穷根。全区9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家庭农场、1310个专业大户、5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金融扶贫积极探索惠民便捷新模式。在学习借鉴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浉河区实际,制定了《浉河区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建立“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助推扶贫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已带动扶贫户316户。

精准发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浉河区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全区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推进落实,打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全区39名处级领导定点帮扶贫困村,并带头包保贫困户,明确提出全区每名财政供养人员(一线教师、医务人员除外)至少要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并将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任务细化分解到各责任单位。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形成新局面。近年来,浉河区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投入逐年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改善。2016年以来,统筹安排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51万元,修建完成村道路9条20.1公里,解决了9个村2万多人行路难问题。大力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确保村村通动力电,户户通电。三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用水条件。

充分发挥党建优势促进脱贫攻坚。浉河区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以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和农村党建“1311”计划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建优势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精准扶贫教育培训,增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制定实施方案和帮扶计划,做到一户一策、一户多策、因人施策。通过建立“拔尖人才+贫困村”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区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贷款贴息,按每村100~150万元扶持资金,协调金融部门对发展集体经济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目前,4个省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正在实施,区级试点董家河镇楼畈村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00多亩,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目前已经取得租地收入60多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