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李雪昆
以“红色老区、绿色茶都、生态信阳”为主题,由中国报业协会、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信阳市委宣传部、信阳日报传媒集团、信阳市旅游局承办的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日前在河南信阳举行,与会嘉宾通过论坛交流的方式,共同探寻报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品牌化运营带动城市发展
谈及为何青睐深入地方举办报旅融合活动,中国报业协会副秘书长邓效锋说:“各地旅游资源丰富,这样的活动不仅要进一步深挖各地方优势旅游资源,通过报旅融合模式向外界推介地方的山山水水和发展新貌,更想借全国百名报业社长、总编辑深入基层的机会,探索如何通过品牌化运营,让旅游资源产生更大的效应,实现报旅双赢,带动城市发展。”
今年2月,中国报协在杭州提出将引领全国报业广泛实施“三精三优”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在融合发展上发力精准。与会者纷纷表示,报旅融合无疑将推动报业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课题,是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河南省报业协会副主席石晓林提及全域旅游时表示,全域既有区域概念的内涵,也更多地体现在各行业的积极融入、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上。简言之,就是从旅游部门做旅游、景区做旅游,发展为“处处皆景观,时时有服务,行行‘旅游+’或‘+旅游’,人人都参与、人人都享有”的旅游模式,通过提升旅游品质来增加效益,实现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二者有天然融合底蕴
当前,谋求创新突破、融合发展已成媒体转型的必由之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具有文化底蕴的报业与旅游业之间拥有自然天成的融合底蕴。在中国报业协会对外合作部主任钱鹏飞看来,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报旅融合其实就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以信阳为例,钱鹏飞建议,在城市规划中能将深厚的豫风楚韵文化底蕴渗透到信阳全域旅游的整体规划中,使城市建设形式与城市文化内涵有效互动,建设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生态旅游城市,让城市文化历久弥新,让优秀底蕴代代相传。
“提到信阳的‘一山一寺’,驰名已久的鸡公山,风景独特,不仅是避暑胜地,更是建筑的大观园;千年古刹灵山寺,幽深宁静,佛学深厚,只是知晓率不够高,还需报界同仁的鼎力宣传,而报旅融合对信阳景点的宣传将是一大促进。”钱鹏飞说道。
石晓林也强调,报旅融合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报纸是全域旅游产业链里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从报纸转型发展的角度理解,报旅融合对报纸的转型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够在为社会做贡献、推进旅游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实力。“探索报业转型多元发展之路,增进报业与旅游资源间的优势互补,共谋报旅融合发展之路,共绘互惠互利蓝图,一定能带给我们新的惊喜。”石晓林补充道。
当然,邓效锋也提醒说,在报旅融合过程中,建议地方首先应选取几个现有知名度高、旅游市场承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区或产业进行推广,再通过完善创新宣传形式、开发旅游业上下游产业链等方式,整合当地各类媒体资源,积极联系外地主流媒体,切忌“撒胡椒面”式的宣传,要以点带面,逐步加大对当地旅游业的推广力度。
优势互补才能实现双赢
“报旅融合的优势有很多,利用媒体资源的号召力搭建一个平台,不仅能够宣传地方的旅游资源,而且还能够对本地产品进行推广,是一举两得的好机会。”《宿迁日报》总编辑吴中卫这样说道。
“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不仅要做好新旧媒体的融合,而且要做好媒体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不仅要做好媒体与本地区其他行业的融合,还可以实现跨地区的融合,只有在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中才能实现双赢。”黔西南日报社总编辑许新晓颇有感触地说道。
黔东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吴会武介绍,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苗侗村寨,黔东南州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注重把周边分散的景点和美丽乡村建设串联成璀璨的“项链”,把全域处处打造成景观、村村打造成景点,已经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而这其中,主流媒体的传播作用不容小觑。
虽然全域旅游为报旅融合提供了基础,报旅融合为全域旅游进行了加力推动,但石晓林认为,在我国,很多报纸很早就介入了旅游产业,但过去只是简单介入,深度的融合并不多,怎样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推动报旅融合,还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