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国
思想有多深邃,教育就能走多远。
这是一本不平凡的书,书名是《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书的封面上一只大手,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绿叶,散发着墨香的纸张,莎尔曼·可汗的笑脸以及那笑脸后那深邃的思想……
打开书,我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绚丽的世界;掩卷沉思,我收获颇多。这本书里的许多教育观点值得分享,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教育思想的力量。
培养创造力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是为了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有人认为,是为了让受过教育的孩子愉快地度过一生。可汗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大工业制造时期,我们用大班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了大机器生产需要的大批量的产业工人。如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学校培养的学生,他们将要适应社会,要富有创新精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是当今社会学生培养的主要的目标。学生有了创新能力,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社会需要,才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教育思想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改变。进入工业4.0时代,教育面临许多挑战,教育需要大的转变。一提到转变,有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硬件的转变。毫无疑问,互联网时代需要大量的投入。我们需要一定网速的宽带,需要手机或者ipad,教室里需要安装电子白板,学校可能还需要刻录播教室,需要技术熟练的专业计算机老师和网络维修人员等。在孩子和老人都能够轻松使用手机的当下,在不带现金只用支付宝在中国就能畅通无阻的今天,在具备基本的条件之后,老师们在经过短暂的培训,都可以适应互联网教学。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转变。最重要的转变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下教育思想的转变!没有教育思想的转变,学校拥有再好的教育设备也只是一种摆设;没有教育思想的转变,再昂贵的设备也转化不成学校教育新的推动力。为什么不少老师不愿意使用翻转课堂的技术?为何有的老师不愿意在课堂上尝试先学后教?为何有的老师不愿意用刻录播教室?这一切都是因为教育思想没有转变。这是因为不愿改变、害怕改变,因为传统的教育最容易,老师站在讲台上可以一讲到底!
自主学习是适合所有人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安排好的。学习什么内容,学习多少内容,学生是不用费心的,学生只管坐在下面听老师讲就好了。在中小学,甚至在大学的课堂上,我们往往就是这样做的,也正在这样做,不是吗?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还要这么做吗?还能这么做吗?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诺尔斯的理论:自主学习,让老师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而非指挥角色的成人教育或许是适合所有人的。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汗说,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无疑更重要。我们在教学中习惯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学习,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老师养成了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养成了被灌输的学习习惯。殊不知,自主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前的预习过程,是学生的思考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新课的准备过程。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便于讨论和激发思维。缺少自主学习,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概念的学习和知识地图的掌握。说到概念的学习,不是说老师在上课时没有给学生讲述概念或者学生没有记住概念。老师要指导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把学习和生活统一起来,把教和学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会运用概念,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掌握了概念,而不是换个马甲,学生就不认识了。同时,我们需要教给学生知识地图。我们在以往的学习中,太习惯于把知识分割成一个个的章节,一个个知识的碎片。这样做的主要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知识的整体的把握,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林。学生不知道学到了哪里,也搞不清下一步将要学习到什么程度。老师在学习知识之初,应该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级段的知识地图,让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上下知识环节的连接,知道已经学了哪些知识,将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未来已来!振聋发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改变已不可避免!无论是汤敏的《慕课革命》,还是可汗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他们都在告诉我们——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变!我们正在汲取动力,领悟教育思想的力量,形成教育实践的能力,让学校蓬勃发展,让孩子茁壮成长。
(作者系息县思源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