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寂寞柿子红


宋殿儒

“沙鸥径去鱼儿饱,野鸟相呼柿子红。”转眼又到家乡“柿红”的中秋了。那缕深扎在生命根里的柿香又一次诱我回乡了……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中秋,家乡那些漫山遍野的柿林就会开始泛起红潮,荡起柿子的甜香。贪玩的儿童们就会经常在火红的柿林里穿梭来往,爬上爬下。各家院里院外,房檐土墙,到处都会悬挂橙红如霞的柿子。荭柿、柿饼、柿瓣、灆柿、柿面、荭柿馍、柿子醋……也都会次第登场,成为一道荡漾柿香的活色风景。

家乡的柿子,其实是在贫困和饥寒中应运而生的。记得爷爷说民国初年,家乡遭了三年绝收灾害,村里乡亲们大都为保命外出讨饭,唯独村里的四爷一家宁愿饿死也不愿做乞丐。四爷为了活下来,就到村子背面的大山里寻找野果,其中找到最多的是一种叫作“软枣”的野柿子。四爷知道甜美的柿子就是在这种软枣树上嫁接出来的,因而四爷在吃糠咽菜的那段困苦生活中,就有了一个设想:他要把村里的山野田埂都栽上软枣树,而后再嫁接成甜美的大柿子。柿子是一种旱涝都有收成的果子,柿子不但可以当水果吃,而且还能做成柿饼、柿面、柿子馍。如果乡亲们有了柿子吃,无论遇到什么天灾也不用出去讨饭,都能度过艰难的日子。

四爷怀揣这样一个理想就像个老愚公一样,带领一家人,到后山挖软枣树苗,回来再一处处地栽到村里的山野田埂上。四爷的行为,开始并不被乡亲们看好,甚至怀疑他是在瞎鼓捣。但是四爷带领一家人很执着地坚持植柿子五年,最终,村里的山野田园里荡漾起了一道夏日浓绿秋日火红的美丽柿子风景来。

乡亲们尝到了柿子的甜头,都也出手一窝蜂地种起柿子,不下十年光景,整个家乡都被柿林拥入怀中。

新中国成立了,穷人翻身的幸福日子来了,四爷却积劳成疾过世了。乡亲们痛哭着葬了四爷,并在四爷的坟茔上植满了柿子树。乡亲们说,四爷是全村人的救星,是全村人的四爷……

那时候四爷嫁接出的柿树品种很多,有早熟的八月黄、牛铃铛、初头;有中熟的白牛心、红牛心、面窝窝、面糊篮、满天星;有晚熟的花葫芦、铁蛋、雪里红等。所以,从秋季开始,我和村里的娃儿们就爱穿梭于柿林,吃柿子能从中秋一直吃到雪冬。

“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转眼告别家乡的柿林已四十年了,不仅自己白发银鬓自苍茫,而且看到的老村也寂寞老树难成林了。

回到老村,村里几乎没有几个熟眼的乡亲们了,那一溜儿的蓝瓦土墙房舍,几乎没了踪影,村巷院坝,山野田埂上的那些柿林也几乎不见踪影,只有南北两坡和田埂上零星残活着一些老柿子树了。四爷的那间土房和半拉窑洞都被一条崭新的水泥村道压得没了踪影。好在村里的几个孤零老人还认得我,他们给我说着村里这些年的变迁……

我知道这些老人都思想古板特别恋根,他们一直坚信田地才是他们的靠山,老村才是他们的天堂。

提到柿树,他们把我带到四爷的坟茔上,在四爷的坟地,有一棵老柿树正一派火红地挺拔着,尽管色如霞光,然而却在秋风中显得孤独苍凉。

后来老乡亲们说,当年有人硬要砍掉四爷坟上的这棵大柿树去炼钢铁,是他们手持磨杆昼夜守护才保全下来。

也许有人以为乡间人大都胸无大志,只知道邻里争斗,没有真正的大局意识,没有英雄,其实差矣,这几位老乡亲何尝不是为后人守候一缕乡愁的英雄啊!

离村的时候,几位老乡亲,又给我说了一件高兴的事儿。他们说,村里有个年轻后生在外发了大财,说要回来投资一千万元,恢复村里的柿林,要把村子变成一个什么真正的能赚钱的自然生态柿子风景村……

“咱有指望了哈……”这是老乡亲们最后留给我的话。我欣喜之余,只有默默地期盼这位后生的理想尽快变成现实,让家乡的那道甜美的风景早日回归。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