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严乡强村育新 党建助力脱贫


——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岑峻峰

今年以来,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党委以“严乡强村育新”计划为抓手,按照强化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乡、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夯实农村党建基层基础,引领全乡贫困群众向着全面小康大步迈进。

“严”字当头,扛牢抓稳主体责任

该乡一是严格责任落实。进一步压实乡党委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细化责任分工,每月听取一次党建工作汇报,每季度一次督导,每半年一次考核排名,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党总支部责任人齐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认真落实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和“五账”工作法,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接受群众监督。2017年,共查找出涉及场所破旧、班子软弱、组织生活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16条,目前已完成整改5条。该乡成立了专项督导检查组,对15个村 “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督导,检查结果作为年终包村干部评优评先、村干部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强化目标管理考核。二是配强党务力量。成立乡党建办公室,严格落实了副书记协助抓党务,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的工作机制,并从乡机关干部中选取了2名35岁以下能力强的干部担任党建办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同时选派15名机关党员干部担任村党建指导员,按时讲党课,确保“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四议两公开等党内制度得到落实。该乡党委先后于6月、8月进行两次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指导员工作水平。三是厚育政治文化。严格落实科级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每名科级干部都能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并带头讲党课。先后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前往新县、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地开展纪念革命先烈、“诵誓词、强党性”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坚定了乡、村干部的理想信念。在机关开展了“助力脱贫我先行”活动,机关58名党员干部与11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有效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强”字为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实施以来,该乡党委着力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三支队伍。配强村支书。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以“三有三带”为标准,调整不合格支部书记2名,为叶桥村、小庙村两个村配强、配优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发挥明显。切实抓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调整充实了十三里桥村支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班子成员之间谈心谈话制度,营造了合心、合力、合拍的干事氛围。建好先锋队。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3名。结合党员信息排查录入工作,各村支部均建立“党员之家”微信公众号和流动党员微信群,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党员分类管理,为在家农村党员进行设岗定责,签订岗位认领承诺书,让每个党员都有事做,增强了对组织的归属感。通过认岗领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如寺河村外出流动党员杜家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者,却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3000元为该村敬老院的老人购买了过年必需品。学堂岗村党员周发元等,为3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培养后备队。从返乡大学生和复退伍军人中,调整充实村级后备人才库,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3人,目前已有5名后备干部聘任在村工作。二是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有信心、有底气,是该乡党委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脱贫攻坚的“造血”功能的重要举措。该乡党委要求各村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盘活村闲置集体资产,目前有5个村的集体山林、水面得到流转,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收入,逐步实现有钱办事,激发了基层内生动力。三是保障村级运转。结合社区平台建设,整合资金60余万元,对左利村等7个村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高标准打造社区党群服务平台。按时足额拨付村两委报酬、村级办公经费、服务群众经费及党建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到位。

“育”孕新生, 激发农村产业活力

该乡按照“党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对全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筛选,全面准确掌握了新型农业产业的“家底”,建立了“五清”台账。对有3名以上党员的合作社单独建立党支部,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通过将优秀带头人、管理骨干充实到合作社及企业的方式建立党支部,使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合力促进脱贫攻坚进程。截至目前,已建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党支部两个,即翔鸽岭农场党支部和蔬菜花卉苗木合作社党支部。在这些党支部的引领下,各新型经济实体积极投入扶贫济困、产业带动大潮中。高标准实施“多彩田园”示范工程3个,分别是翔鸽岭农业示范基地、白芨项目示范基地、中和蔬菜花木专业合作社,通过采取对贫困户村落实“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不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如翔鸽岭农业示范基地建立兴达农民田间学校,针对贫困户脱贫需求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次,培训贫困群众50余人;通过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盘活贫困户闲置土地及山林,与困难群众签订流转协议,使困难群众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年年都有收益,截至目前,已流转农户土地300亩,茶园120亩,涉及困难群众11户34人,实现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同时,优先返聘50户贫困群众从事餐饮、生猪养殖、水产养殖、园艺种植等劳务工作,仅2017年上半年,累计向困难群众支付务工工资达到13万元,实现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小庙村的中和蔬菜花木专业合作社拟采取“三个统一”管理模式在贫困户中推广养殖泥鳅,即统一为农户提供种苗、养殖技术、市场供求信息和保底销售,按照每亩养殖水面产量200斤计算,保底销售100斤,保障贫困户最低可获得700元左右的保底收益,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实现持续增收,脱贫攻坚实现永久增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