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 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蓄能崛起春潮涌 百舸争流正当时


中共淮滨县委书记 曾辉

五年来,淮滨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五大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滨淮福地·临港强县”奋斗目标和“一城一区三基地”发展战略,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务实作为,各项事业高歌猛进,为造福信阳、添彩中原贡献了淮滨力量。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2016年有八项经济指标领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2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和较强后劲,昔日的“洪水走廊”正成为“梦里水乡 淮上江南”。

一、在抢抓机遇中务脱贫攻坚之实

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紧握“军令状”,对照“作战图”,强打“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在2015年度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荣获全省A类第6名、全市第1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荣获全省A类第3名。2016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总分居信阳市第1名,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荣获全省A类第1名。今年7月,在省市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实地核查和第三方评估中,在全省131个县中排名22位,在全市排名第2位,体现了淮滨担当,交出了淮滨答卷。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制定了《大别山片区淮滨县主导产业扶贫规划》《贯彻落实省脱贫攻坚“3个5文件”责任分解》《淮滨县产业扶贫“多彩田园”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各级各部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政策遵循。突出县域特色。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创造性提出了精准到村“1+7”、精准到户“1+N”贫困退出新举措,逐村逐户建立台账,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扶贫。目前,精准到村“1+7”、精准到户“1+N”脱贫模式已在全县97个贫困村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压实攻坚责任。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健全了“1+12+16+97”指挥系统和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分别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组建了274个村级脱贫责任组,级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同时,把16个乡镇划分为6个片区,明确县处级领导为片区长,实行责任捆绑,确保各项工作均衡推进。

二是强化精准发力。实施精准识别。按照“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的要求,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六步工作法,做到不漏一户、不错一人。实施精准指导。精心设计制作了贫困村“四必入”和非贫困村“三必入”入户普查工作流程图以及“贫困户明白卡袋”发放“走好十三步”的工作流程,对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心设计,下足“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施策。通过培训就业“转”,建成贫困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54个,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15743人。通过发展产业“扶”,明确5大类11项支柱产业,实现了“多彩田园”全覆盖,全县2116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呆傻智残4658户无劳力能力外,剩余16502户全部制定了产业帮扶措施;探索实施了电商“四园模式”,其中佰德信息产业园在19个乡镇(街道)289个行政村建成19个港318个站,实现了电子商务“村村通”,带动420户1500人脱贫,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过易地扶贫“搬”,实现易地搬迁488户2268人。通过部门合力“保”,全县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报销1204人,报销368.81万元,医疗救助3801人次,救助资金221.7万元。通过整合资源“救”,救助贫困群众5650人,落实政策兜底1524人,帮助296名建档立卡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三是强化机制创新。创新档卡校准模式,开展“集中阅卷会审”活动,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160户82110人。创新政策宣传模式,开展了行业扶贫“大篷车”活动,受理民生事项896项,架起便民“连心桥”。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模式,采取“群众诉、班子议、乡镇审、部门核、小组定”五步工作法,受到国家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专项研究组的充分肯定。创新攻坚推进模式,适时开展了“五大行动”:“跟踪问效大督查”梳理整改问题5大类64项;“万名干部大走访”形成了“干部帮万户、企业联百村”的生动局面;“行业政策大宣传”形成了“大扶贫、大脱贫”的攻坚格局;“帮扶人员大培训”提升了全县各级帮扶干部精准扶贫业务水平;“任务落实大问责”先后约谈县处级干部和各级党政负责人126人(次),集中约谈党员干部1100多人次,对排在后3名的乡镇分管领导进行召回,树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创新自查整改模式,自主开展了九项“清零”行动,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落实。组织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实施“十项持续提升”,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以实施医学影像三级诊断项目为切入点,创新了“1355”健康扶贫淮滨模式,被中国老促会赞扬为老区健康扶贫的样板。

二、在群策群力中谋科学发展之策

一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做强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2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3亿元,建成区达7.1平方公里,吸纳就业4.6万人,在全市首批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引进、集群化发展,初步打造了纺织、食品两大产业联盟,其中纺织产业联盟拥有规模以上纺织及配套关联企业41家,已投产化纺织机4000台套,签约1万台套,居河南省第一位,“一纺两造”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加强乌龙酒业与五粮液集团深度合作,河南五谷春酒业年产值达2亿多元,“乌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造船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年生产钢制散装货船170多艘,年产值达7.9亿元。做特农业。大力实施“弱麦强县、食品惠民”战略,结合全省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县建设,积极发展弱麦经济,推广弱筋小麦种植60万亩,与五粮液集团签订了长期购销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申报河南省弱筋小麦农业科技园区,列入全省优质小麦“三县一城二基地”,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持续叫响。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小农水项目获得省优质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夺得“信阳精神杯”。做优三产。全县一二三产比例从2011年的28.9:40:31.1调整至2016年的23.4:42.2:34.4,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二是临港经济开局良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郑州航空港”等国家战略,按照“建港、兴业、兴城”互动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着力打造“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制定了《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经济区规划面积79.5平方公里,重点布局“一港六区一廊道”。目前,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已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成定势。围绕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谋划项目30个,匡算投资54亿元,在建项目6个,临港经济成为拉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转型重要举措。三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持续加大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力度。五年来,共谋划实施重大项目582个,总投资929.5亿元;2017年新谋划实施各类投资项目402个,总投资531.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1.09亿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一心两团三组”招商和集团化体系化引进,签约落地项目163个,引进省外资金77.5亿元,优化了县域经济结构,壮大了经济总量。在重点项目调度例会和“三色三级”督查令的基础上,创新实行“周调度、月观摩、旬授旗”督查机制,开展了“六区联动、十部同战”重点项目攻坚行动。2016年以来,召开调度会44次,累计调度项目316个,14个项目的责任单位被授予流动黑旗,对2个责任单位启动黄色督查令,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按时序进度扎实推进。四是城乡发展有序推进。坚持“五规合一”,修编了《淮滨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了乡镇总体规划。按照“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要求,稳步推进县产业集聚区、新城西区、淮河文化园区等六区建设,实施了城区“硬化、绿化、亮化、净化、规范化”五大工程,积极打造“水景生态园林城市”,统筹推进中心集镇和小集镇建设。坚持建管并重,积极开展“三城同创”,新建县城公园12个、农村文化广场105个,成功蝉联“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称号,成为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功入围全省百城提质工程,谋划百城建设项目26大类267个,总匡算投资488.3亿元,其中2017年谋划项目91个,匡算总投资150.2亿元,目前在建和完成的项目77个,完成投资61.3亿元,城镇化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目前,县城框架拉大到44.8平方公里,建成区达24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37.8%,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6%。

三、在践行宗旨中倾改善民生之力

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持续加大财政投资,民生支出由2011年的12.6亿元提高到2016年的27.4亿元,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一是谋民之所盼。狠抓水网、路网、电网“三网”建设,新建县城“十路”32公里,改造背街小巷72条,启动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新建了息淮固高速,实施了淮河大桥接长工程、主干道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完善县乡路网1518公里,改造升级省道77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完成19条精品线路、19个示范村和57个达标村创建工作。清理整修新老城区主排水管网50公里,修建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3万人。投资2.3亿多元,改造提升城乡电网,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二是办民之所需。突出抓好教育、卫生、文化“三大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成了教育园区,扩建了实验小学,新建了思源学校,推进了农村中小学“全面改薄”,刷新了高考成绩,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卫生体系日趋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开,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建成搬迁,新增医疗床位1030张,26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农合参合率97.3%,群众就医条件显著改善,马集卫生院被评为“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实施了总投资5.3亿元、占地近5000亩的“走读淮河”文化项目,淮河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免费开放,17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89个村级农家书屋全部投入使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三是干民之所想。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0820户,建成保障性住房5458套。城镇新增就业4334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175万人。109所农村幸福院全部投用,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建设有序推进。秸秆禁烧连续三年实现“零火点”,污染减排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荣获“全国民生改善典范城市”和“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了“三违”整治、治超治限、网吧整顿、大班额治理等活动,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持续推进“平安淮滨”建设,社会治安和信访稳定工作连续三年受到省市表彰,荣获了“全国扫黄打非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县”称号,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四、在从严治党中清党风政风之源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领导示范带动,组织县处级领导讲授党课31场次,学习讨论12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2000多名,全县2万多名党员干部接受了洗礼,锤炼了党性。创新学习方式,建立5个党组织书记手机微信群,全县41名处级干部142个科级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全部入群,3万多人次参与了学习交流互动。结合以案促改,强化警示教育,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84起,开展面对面警示教育活动19场,纪律培训1100多人次,在全县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狠抓基层基础。加强权力运行规范化建设,研究制定《淮滨县委员会工作规则》《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规范工作流程。结合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大力推进主体责任进支部,先后召开主体责任专题会30次,全县各级各部门召开会议564次,全县1029个基层党组织实现主体责任全覆盖。开展城乡党组织“助力共建”活动,97个县直单位机关党组织“一对一”助力共建97个贫困村党支部,精心选派了97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行村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抓两头带中间”激励机制,已有5名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的村支部书记,享受了副科级经济待遇,有效激发了基层一线干部干事创业的潜力和热情。持续开展党建“八大工程”“四个起来”活动,以“九项清零”活动为抓手,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6个,36名下派村支部书记实现清零;投入2700万元,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97个。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结合县乡党委换届,2016年以来,共提拔重用干部229人,其中提拔重用扶贫干部6名、第一书记16名、驻村队员11名。三是狠抓正风肃纪。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考评体系和监督体系,创新“3+3+3”督查方式,健全“3+81”联合督察网络。组织开展4轮县级巡察工作,立案52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1人。结合省委市委巡视巡查反馈意见,开展了“三单两责一目标”基层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梳理交办问题861个,巡视整改群众满意率为99.23%,新建规章制度14项,修订完善制度8项。持续深化作风建设,2016年以来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违反工作纪律问题984起,处理1363人,党政纪处分213人。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约谈常态化,县委主要领导约谈县处级干部和各级党政负责人280人次,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约谈党员干部1100多人次。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全县共处置问题线索68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451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广大群众和外来客商真正感受到了淮滨的干部作风在变、发展环境在变、工作气象在变,普遍赞叹门好进了、事好办了、脸好看了,全县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发展氛围。

发展未有穷期,奋进永不言止。全县上下正昂首阔步,砥砺前行,激情实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更多淮滨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淮滨县“国字号”名片

全国双拥模范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县

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

中国生态魅力县

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

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