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鼎 马迎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
“人才引进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先行者成功,让观望者心动,真正让信阳成为高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目的地。”这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乔新江代表信阳对人才的呼唤!
市长尚朝阳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时指出,要如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集更多的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5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以乔新江为组长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改革体制机制育才选才,创新驱动引才聚才,优化政策环境留才用才,打造了群英荟萃的人才发展新高地。
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0.3万人;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老中青比例趋于合理。学历水平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群体初步形成。全市有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7500余名,高技能人才4500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40名,省管专家17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名;国家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1名,省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29名;市县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1500余名,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13000余名,院士工作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11个。
这些数据背后,是人才强市、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探索轨迹。
创新突破——“育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空军招飞实现“五连冠”!今年录取我市飞行学员24名,已连续5年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名,被空军首长赞誉为空军招飞工作的“信阳现象”。
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我市本科进线率65.39%,比上年提高5.47个百分点;被北大、清华和香港地区大学录取60人,居省辖市第3位。
在国家语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中,2015年我市徐玮琦夺得全国总冠军,2016年潘燚玮夺得全省总冠军。
信阳农专升为本科院校,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改为“信阳学院”,信阳农民大学在信阳农林学院挂牌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大别山实验学院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
……
“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战略主题,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信阳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教育局局长苏锡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目前,我市小学净入学率为100% ,初中净入学率为99.8%;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不含固始)80万余人。多年来,为解决好留守儿童、贫困儿童受教育问题,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我市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据市教育局师训科科长代正穴介绍,近年来,全市教育财政支出83亿元,先后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全面改薄”、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全市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到一个全新水平。
我市不仅在升学率和考入名校人数上打造了“信阳名片”,素质教育也在全国叫响品牌。在全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同时,我市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也十分喜人,为我市培养了众多创新型人才。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2013届毕业生朱志恒,毕业后携手自己的核心团队创办了信阳启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信阳师范学院等平台资源,加上团队的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公司目前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1项;同时还获得了7项软件著作权。
除了市教育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倾力付出外,我市人才部门也在持续努力,加快本土特色人才培养,构建了精准适用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实施区域特色人才工程。依托自然资源与交通区位优势,培养聚集一批健康、旅游、电商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加大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用5年至10年时间,遴选支持50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等,打造信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品牌……
拓宽渠道——“引才”
人才光靠培养是不够的,有些人才本地本单位培养不了,即便能培养出来也需要很长时间。引进一个领军型人才,有时候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甚至培育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引才,关键要在机制上创新突破。
5年来,我市推出了“鸿雁计划”“双千工程”“信阳英才计划”等系列人才工程、项目,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吹响了人才“集结号”。
2013年,天时合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道林回商城县黄柏山林场投资建设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已完成投资6亿元,黄柏山从昔日一个偏僻的林场,发展成一个集旅游观光、生态开发、民俗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带动附近村民发展农家乐近3200户。
是什么让黄道林这样的成功人士选择回乡投资兴业?市人才办主任陈爽告诉记者,这要归功于“鸿雁计划”的效应。通过“鸿雁计划”的实施,信阳市呈现出人才回乡、信息回传、资金回流、企业回迁、项目带动的可喜局面。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读了研究生还会回信阳工作,多亏了2013年的‘双千工程’!如今,我已在信阳结婚生子,信阳是个宜居城市,在这里生活很舒心。”2013年从四川绵阳一所高校跳槽到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城人胡宜芬,提起当年回信阳工作的事情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信阳英才计划’在‘组织实施、生活服务保障、财政资金监管、科技创新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起草了5个配套实施办法,形成了信阳史上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最有吸引力的‘1+5’政策体系。”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胡荣旺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多个人才项目正在对接中。
我市还通过多种渠道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在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青年专项;实施“青年英才入信”计划,5年引进5000名名校全日制博士、硕士和优秀本科毕业生;建立“信阳青年人才库”,引导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声名鹊起的全国美丽乡村郝堂,从贫穷、荒芜的小村落华丽嬗变,经过几年的创业经营,如今风景怡人、荷塘秀丽、瓜果飘香,逢节假日前来休闲度假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这其中80%的餐饮休闲、农家果园采摘等项目都是由返乡创业人员投资兴办。”平桥区郝堂村党支部书记胡静介绍说。
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有近4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创办各类实体2万多个,总投资额达350多亿元,带动了30万农民实现就近就业。
聚焦发展——“用才”
人尽其才则百事兴。
为促进“人才红利”充分释放,我市坚持发挥人才驱动作用,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人才在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信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人才团队组建的河南省珍珠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建筑用微孔发泡陶瓷保温装饰一体板,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大大提升了珍珠岩技术加工能力。目前,全市珍珠岩产业人才占全国的40%,产值占全国61%,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今年是程东在浉河区吴家店镇太阳坡村学校度过的第9个教师节,1979年出生的她把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所村里的小学。2017年她还获得了“河南省最美教师”光荣称号。
光山县泼陂河镇的陈良恩经营着一家茶店,近几年的茶叶生意不太好做。2016年,他通过参加电商培训,开设了“老更爷茶铺”网店,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日销售额上万。光山县北向店乡何寨村残疾人孙雅莉通过学习电商,成为淘帮手,月收入稳定在5000元左右,完全实现了脱贫。
……
5年来,我市人才“红利”不断筑牢跨越发展的基石,人才贡献率已达32%,形成了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互动态势。
聚焦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匮乏问题,我市大力实施“贫困村人才培训计划”“千人行动计划”和“贫困村卫生人才提升计划”,为贫困村打造一支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开展科技服务,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实施贫困村人才培训计划——
整合人社、教育、商务等部门人才资源,我市制定了贫困村人才培训计划,培训计划由市、县区两级分级实施,为贫困村培养一支引领带动脱贫致富的人才队伍,解决贫困村人才匮乏的问题。
实施科技特派员千人行动计划——
从全市挑选1000名优秀人才担任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驻村帮扶,并签订《帮扶责任目标书》。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协助为每村确定了1项至3项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科技示范户。
实施贫困村卫生人才素质提升计划——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快、最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县域内住院率达90%”的目标,我市柔性引进省级高层次卫生人才智力,到我市进行业务指导和现场义诊。还通过培训提升农村卫生人才素质,分期分批开展贫困村村医培训。
引进人才是基础,如何留住人才,为人才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则需要全市上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5年来,我市主动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市改革大局,制定《信阳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改革措施,形成了近年来我市创新突破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集成范围最广的人才政策,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不可能”变为现实。
在构建务实高效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方面,让知识产生价值,让技术产生效益。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我市良好的发展态势、优惠的政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充足的筑梦空间和优越的创业环境,信阳已成为高端人才荟萃、创新要素集聚、创业激情涌动的“类硅谷”人才高地。(压题图片为信阳高中学生做广播体操。何 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