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政协委员看信阳之脱贫攻坚篇

“巧联”写尽脱贫事


本报记者 曹新俊

“喜迎新居人长寿,住进高楼谢党恩。”9月14日,在新县千斤乡戴湾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吴细湾小区A单元的楼梯口,一副横批“党恩赐福”的对联吸引了前来专项视察脱贫攻坚工作的省、市政协委员的注意力。

驻足在这副对联前,委员们一眼便看出这是农民兄弟亲手所写。字体虽然不够潇洒,印刷虽不够精美,却真实、质朴地体现了村民纯真的情感。

这副对联是张建元和小区其他搬迁户的心意表达。张建元一家4口,夫妻俩常年有病,2个小孩上学,生活十分困难。今年8月25日,他免费分得一套2居室近百平方米新房,可以说“拎包入住”。而张占元只是全市众多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其中一员。“2016年,全市搬迁入住5511人,今年全市规划集中安置点94个,其中新县的28个集中安置点可在今年10月底全部入住……”市政协委员、市扶贫办主任郑海春的一席话让其他委员赞叹不已。

“刚进张占元的屋子里看了下,很不错。而且这个位置在乡里还算比较好的,他们打工也方便。”对于异地扶贫搬迁,政协委员霍建等十分称赞,认为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异地扶贫搬迁中,按照时间节点抓工作进度,保证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住上了好房子,更需要发展一门好产业,才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在千斤乡戴湾产业园的扶贫车间,一位位村民在车间里忙碌着。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在千斤乡共有6个,主要生产加工布艺、电子产品,吸呐5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89人,人均年工资收入2万余元。“这样的扶贫方式不错,生产车间就设在田间地头,离群众很近,10分钟左右就能到,这样一来,赚钱和家庭都能兼顾到,基本一人就业,就能带动全家脱贫。”市政协委员臧曼十分称赞这样的做法。

“这样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不仅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还具有规模化、现代化,不仅抗风险能力强,还能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很适宜发展和推广。”在新县娘塆村多彩天元吊瓜基地、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光山县四方植物油公司等地,委员们兴致勃勃地走进田间,走进车间,感受产业扶贫的遍地开花。市政协委员闵群等认为,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注重工作机制创新,立足特色产业资源,以建立贫困户和扶贫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扎实推进“多彩田园”等示范工程,带领众多群众脱真贫、真脱贫。闵群、霍建、朱保俊、刘鹏程等委员表示,作为企业家,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发挥好委员职责,把目光投向农村,把更多力量倾向基层,通过产业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扶贫当扶智慧、扶志气。”在光山县二高分校视察时,委员们认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扶贫十分重要和必要。教育扶贫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应治贫先治愚、治愚靠教育。医疗扶贫应抓好第五道医疗保障线的建立,编织一张安全、有效、温暖的医疗保障网,让困难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医疗扶贫带来的实惠,更加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

“群众能脱贫,各级党员干部功不可没。”视察中,各级党员干部给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千斤乡,委员们随机来到余店村时已是中午,驻村第一书记胡长峰和两位村干部正在吃午饭—— 一个白菜炒肉、一锅米饭,而这样艰苦的驻村生活,胡长峰已经坚持了3年多。在光山县十里镇,何勇从市政协提案委综合科科长自愿到基层担任镇党委副书记,与泥土打上交道,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工作骨干。通过与基层党员干部的交流,陈猛等委员认为,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基层干部一心想着群众,一心干着群众所想、所盼,基层群众对干部形象有了很大改观,党的执政基础更坚实了。

一整天的视察中,省市政协委员进工厂、下车间,看到了现代化的生产;进田野、察庄稼,看到了多彩的田野;进农家,话家常,看到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的变化,并不时地用笔或手机,记录下扶贫中的新变化和具体措施。委员们一致认为,乔新江书记在市五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贫困人口,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把脱贫攻坚工作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不畏困难,不讲条件,啃下脱贫“硬骨头”,解决脱贫“重难点”,脱贫攻坚核查评比名列全省第4位、排在第一方阵,实至名归。

一路参观、一路交流,一路思索、一路赞歌。在整个视察中,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处处洋溢着活力,让委员们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大家表示,将学以致用,把视察中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为全市脱贫奔小康贡献新的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