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 题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砥砺奋进 牧歌高扬


──信阳市畜牧业发展综述

2016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接见光山县帮扶企业——金合欢林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平安
2017年6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视察华英集团
2017年4月18日,市委书记乔新江在光山产业扶贫调研时视察金合欢林茶专业合作社
2016年7月25日,市长尚朝阳在潢川视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花卉情况
省畜牧局局长王承启等领导陪同南京农大育种专家视察三高农牧赵岗养殖基地
华英工业园

畜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畜牧业不仅能够加快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转化,推动种植业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局的科学指导下,全市畜牧部门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面对新要求,适应新常态,砥砺奋进,克难攻坚,全市畜牧产业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可谓六畜兴旺,牧歌高扬。

坚持抓生产促发展,综合能力实现跃升

一是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市畜禽存栏数量和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保障了畜产品的有效供应。据统计,2016年全市生猪、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566. 6万头、21.09万头、106.6万只、1.6亿只,肉类总产量达47.2万吨,禽蛋总产量达19.3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62.8亿元,比2011年增长26.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6%。畜牧业产值、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省前列;禽业产值产量稳居全省第一,鸭加工出口总量全国领先。二是畜牧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引导,积极促进全市畜牧业由分散农户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目前,全市有各类规模养殖场3048个,养殖小区1200多个,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753个,规模养殖量已占总养殖量的60%以上。生猪、蛋鸡、肉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0%、85%和98%,信阳已发展成为全省瘦肉型猪和优质家禽重点开发区域,并成为全省最大的优质水禽生产加工基地。三是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持续开展。抓住标准化建设项目机遇,注重项目流程,严格项目标准,狠抓项目实施,全市355个规模养殖场得以改造和提升,带动行业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连续开展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和省级生态示范场、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激发企业创建动力,做好创建技术服务,树立行业标杆,全市共有15个畜禽养殖场被授予国家级、省级示范场称号,1个合作社被授予省级示范社称号。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市级龙头企业61家。华英鸭、三高系列农产品分别荣获“中国名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四是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势头良好。华英禽业产业集群被列入全省农业产业化集群,新建10个50万只规模养殖场、一条饲料生产线、两条屠宰加工线,整个产业集群已具备了年出雏禽苗1.2亿只,年屠宰加工鸭1亿只,肉鸡8000万只,熟食6万吨,羽绒2万吨,饲料120万吨的生产能力。固始三高豫南黑猪产业集群年存栏47万头,产品主要销往郑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平桥区集畜牧养殖、饲料生产、金融担保为一体的畜牧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向阳牧业、兴和牧业、圣新牧业、宏展实业等13家大型养殖企业已入驻,年出栏生猪60万头,年产饲料300多万吨,畜牧产值达20亿元。目前,宏展5万头种猪场已基本建成;向阳牧业5万头种猪场即将开工兴建。五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并行。畜牧部门把遗传资源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建立了淮南猪、信阳水牛、淮南麻鸭、固始鸡、固始白鹅等保种场,实施畜禽资源保护项目,完善保种设施,扩大种群数量,开展品种登记和保种选育,为我市特色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立足资源禀赋,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豫南黑猪及“两鸭一鸡一鹅”(樱桃谷鸭、淮南鸭、固始鸡、固始白鹅)作为开发重点,规划引领,政策支持,项目倾斜,合力打造产业龙头。目前,新县已将豫南黑猪纳入全县发展战略规划,兴锐农牧崭露头角,淮南麻鸭成为光山扶贫有生力量,金合欢叫响豫南。信阳水牛役改肉用渐成规模,涌现出信阳犇牛良种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养殖“新星”。六是生态畜牧业方兴未艾。为保持全市畜牧业绿色、持续、健康发展,各级畜牧部门积极谋划,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全市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选择培育了平桥向阳牧业的猪——沼(发电)——种植(水稻、莲藕)模式、浉河兴达农业的猪——沼气(发电)——茶叶种植模式、新县兴锐猪——沼——中药材(油茶、蔬菜)模式、罗山万林的猪——沼——蔬菜(果、茶)模式等,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全市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已达420多家。信阳广袤山场、林地、滩涂等自然资源也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放养、林下养殖、水面放养等各种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市已达480余家,具有自创品牌的生态场10个。“淮南麻鸭”“豫南黑猪”等一批独具特色和风味的畜禽产品正走出信阳,在长三角、中原城市群、北京等地区打响了品牌。生态畜牧业成为信阳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已逐渐成为信阳一个新名片。七是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初见成效。全市畜牧部门肩负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职责。近年来,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与污染治理同步推进,把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情况作为畜牧部门行政许可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把粪污处理利用设施作为畜牧类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重点核查;把粪污处理利用技术作为各级技术推广培训的关键一课,凝聚行业共识。承担水污染攻坚战中畜禽粪污治理工作牵头任务之后,市畜牧局主动作为,切实履行相应职责,组织各县区畜牧局长和大型企业分赴先进地区学习粪污综合利用先进经验,在粪污治理先行先试的潢川县召开全市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现场会,观摩交流,指导各县区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了禁养区划定调整工作。今年,省政府把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列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市畜牧局紧紧围绕市政府分解任务,通过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注重借势借力等举措,较好地开启了戮力共治的工作格局。各县区畜牧部门举办各类粪污处理技术培训班100余场次,培训畜牧从业人员6000余人次,各县区政府筹措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禁养区规模场关闭搬迁。截至目前,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已关闭搬迁44家,完成率70.97 %;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已达662家,配套率71.65%。潢川县、罗山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坚持抓防控促建设,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提高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是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全市畜牧系统始终把这一职责记在心中,扛在肩上。

一是防控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以各级政府负总责、畜牧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执法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撑、企业法人的自我防控“六位一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机制。二是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积极开展畜禽集中免疫和补免补防,全市切实把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工作放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首位,积极订购防疫用苗,储备防疫物资,落实防疫资金,组织防疫队伍,防疫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常年免疫密度保持在98%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部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三是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区)都及时调整了应急组织指挥系统,修订完善了应急预案,按照分级、适量、有效的储备原则,落实了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组建了应急预备队,快速反应能力增强。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全市新调整疫情监测网点386个,其中一级监测网点7个,二级监测网点39个,三级监测网点340个,疫情监测预警网络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四是检疫监管体系进一步严密。健全产地检疫网络,加强检疫申报点建设,规范产地检疫操作。屠宰检疫规范运作,认真落实驻场同步检疫制度,上市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率达到100%。积极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自2011年6月1日起,全市产地检疫全部实现了电子出证,所有信息均进入省级信息库,做到了畜产品质量可追根溯源。多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坚持抓监管促安全,产品质量平稳向好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质量安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监管工作任务,全市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畜牧局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安全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克难攻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省畜牧局对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均在95%以上,市本级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向好,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是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放心畜牧业生产资料下乡进场宣传周、企业主体责任宣教月活动,深入推行“两书两制”,建立完善手机警示短信平台,设立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投诉电话(6653752),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涉牧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了涉牧企业法律意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诚信守法意识和行业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市质检中心投资500多万元对实验室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购置了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顺利通过省检测机构比对试验考核和资质认证,共批准检验参数98个,有效提升了检验监测水平和能力,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全市持续开展了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生鲜乳、生猪屠宰、饲料和生产资料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畜禽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和牛羊肉“瘦肉精”集中治理行动。每年两次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督导考核,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进行跟踪落实整改。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月活动,从养殖及活畜贩运、生猪屠宰、兽药经营、饲料生产经营、畜牧部门日常监督等环节进行集中排查和整改落实,及时消除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四是综合执法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我市挂牌成立市级畜牧兽医执法支队,各县区也相继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大队,乡镇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分所(中队),集中行使涉牧法律法规的执法职能。目前,我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职能已全部整合,现有执法人员482人,建立执法机构10个,检疫分所74个,派驻乡镇执法中队57个,检疫申报点70个,覆盖167个乡镇办事处,市、县、乡三层执法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54起,有力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不断加强部门协作,积极推进行政协作和刑事司法衔接,移交公安机关涉牧案件3起,刑事处罚3人,严厉打击了涉牧违法行为,震慑了涉牧违法犯罪分子。五是监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明确监管责任。根据国家、省、市年度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发年度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专项整治方案、监测计划等,明确监管责任和分工。市畜牧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分片包干和定点联系制度,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下发《关于划分法律法规规定明确由市本级承担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通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潢川县认真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班子会议固定商议日程,对全县23个乡镇全面推行“定人定责、定点监管”机制。平桥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股,全面协调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有机构有人员履职尽责,工作得到进一步理顺。监管机制不断创新。罗山县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在推进产地检疫过程中采取“双挂钩”机制,县畜牧局专门制定《关于加强乡镇助检员日常管理规定》,按产地检疫猪(牛、羊)每头1元,禽类每车30元的费用标准作为乡镇助检员的工作经费,核算到工资内,全县产地检疫数量与检疫报酬挂钩,提交产地检疫档案与基本工资挂钩,使产地检疫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大大增强,检疫率与质量也大幅度提升。商城县畜禽屠宰管理规范,对城区、吴河等六家屠宰场全部建立了单独的档案盒,管理情况一目了然。潢川县、淮滨县建立微信平台,随时反馈工作情况。淮滨县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建立完善监管体系。光山县创新检疫监管机制,建立了弦山、南向店、寨河等示范站所,在中州牧业和益丰公司等养殖场设立检疫室,实现管理、执法与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执法理念和执法模式,有效推动检疫工作的开展。浉河区报检点实行了标准化改造,并对全区56名经纪人进行造册登记管理,严把运畜经纪人关口。强化制度创新。息县建立案件评审委员会,所有行政处罚案件,都要经案件评审委员会核查,重要案件处理决定要通过班子会评审,核查后方可下达。同时与息州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对所有办理的案件进行法律咨询。全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全市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人员库登记录入完毕,为强化畜牧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抓攻坚促脱贫,扶贫成效初步显现

近年来,全市畜牧产业扶贫工作持续、扎实、稳步、有效推进,畜牧业充分发挥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当地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一部分贫困户通过畜牧产业脱贫致富并走向小康之路。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推动产业扶贫工作顺利进行,市畜牧局成立了畜牧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把产业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贫困县也分别成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具体责任。二是科学制定畜牧产业扶贫规划。按照“六个精准”要求,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发展能力为抓手,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畜牧产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科学制定了市、县级“十三五”畜牧产业扶贫规划,确定了畜牧产业扶贫的方向、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三是着力推进畜牧产业五大扶贫工程。实施养殖技能培训工程。积极组织专家服务团举办技术培训,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开展专项培训,引导基层技术人员开展“一对一”服务。目前,市、县、涉牧扶贫企业共举办各类扶贫养殖技能培训60多场(次),培训贫困人口4560多人(次)。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积极引导本地现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探索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如:潢川华英、罗山万林,息县天淦、光山富仁辉、商城商都、新县新锐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强。目前全市龙头企业通过入股、代养、分红、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3165户、贫困人口8575人。实施畜牧企业就业工程。推动畜牧企业吸纳贫困人员,搞好就业牵线搭桥工作。目前,通过当地企业吸纳和牵线搭桥到外地畜牧企业共解决就业人员累计781人。实施特色产业推动工程。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抓好畜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广畜禽养殖脱贫模式。目前已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畜禽养殖,初步形成了樱桃谷鸭、固始鸡、豫南黑猪、信阳麻鸭等一批特色养殖基地和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合作组织培育工程。做大做强现有合作组织,培育新的合作组织,鼓励建立扶贫专项资金。现有光山金合欢、淮滨才帮、息县星鑫、罗山永盛、商城鸿森等29家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2231户、贫困人口7782人。四是加强典型模式宣传推广。在各贫困县开展畜牧产业扶贫工作中,涌现出一批发展好、带动能力强、脱贫快的企业和典型模式。如光山县的“贷资助企,近期返利”模式:选取有意扩大生产规模的养殖场(户),与贫困户建立合作共促关系,签订协议,养殖场(户)用固定资产为贫困户提供担保,贫困户通过畜牧业融资贷款担保基金获得贷款资金,养殖场将贫困户的贷款资金用于扩大养殖规模,无论养殖场(户)经营是否盈利,贫困户都享有年均不低于投资额10%的固定返利;新县的“代养代管帮扶”模式:依托畜牧企业,鼓励贫困户把养殖产业交给畜牧企业代养代管,新县金兰牧业公司采用“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和入股分红委托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养殖产业扶贫。贫困户到公司养殖基地认领5000元猪苗(即每户扶贫到户项目资金4000元和自筹1000元计5000元),猪苗由养殖基础统一集中饲养,生猪到出栏时,由公司统一组织销售,在扣除成本后将生猪利润分给贫困户,在正常的市场行情下,每户贫困户每年可分得3000元以上的利润。潢川县的“就业帮扶”模式:依托华英集团的生产、加工、销售自成体系的整个产业链,每年需劳动力3万人,吸收贫困人口3000多人到企业就业。五是强化政策保障。一方面畜牧部门采取贫困县增加资金分配系数的办法,重点加强对贫困县畜牧业发展扶持,支持平桥区、潢川县、罗山县、息县生猪调出大县充分利用大县奖励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支持,依靠政策推动产业扶贫开发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发改、财政、扶贫、农业、环保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出台扶持政策,争取扶贫开发等涉牧资金对畜牧业的支持。2016年,我市共实施各类畜牧业项目8个,争取上级政策性扶持资金2281万元。各县区扶贫整合资金切块投入畜牧产业扶贫,其中商城县投入畜牧产业扶贫资金达6600多万元,覆盖19个乡镇108个项目。光山县投入1000万元建立畜牧担保基金,可放大5倍担保贷款用于产业扶贫资金需要。

坚持抓创新促改革,发展活力逐步彰显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始终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谋划,把创新作为经济加速增长的“发动机”,不断推动我市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召开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暨育肥猪保险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下发《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在全市启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3个年可处理病死畜禽5000吨的无害化处理场,完成21个病死畜禽收集网点设置,购置运输车辆4台,建设冷库24座,全市累计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4.75万头。认真实施育肥猪保险工作。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沟通,联合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财政补贴的育肥猪保险工作的通知》,并达成了市财政全部配套的协议。全市共投保场户1024家,投保生猪93.23万头,理赔14.49万头,理赔金额2371.12万元。二是做好畜禽屠宰监管体制改革。市本级完成畜禽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转,设立畜禽屠宰管理办公室,增加行政编制2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市屠宰管理办公室成立后,完成了生猪屠宰行业管理行政职权清理以及全市40家生猪定点屠宰和2家禽类屠宰加工企业摸底调查,建立了信息档案。对县区畜禽屠宰管理职能的移交、机构设置、人员和经费保障等进行了强有力的督导。目前,各县区已完成监管职责调整,畜禽屠宰监管工作正有序开展。三是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把发展肉牛肉羊为代表的优质草畜作为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两牛”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新建牛源基地,扩大养殖规模,今年我市新上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7个,扩建16个;在息县、淮滨两县连续两年实施肉牛扩群增量项目,累计新增牛犊6544头。四是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和成果转化。每年定期在全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技能练兵,努力在提高产业素质、大力推广适用技术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我市畜牧产业优势和竞争力。五是落实防疫政策改革。认真执行免疫病种“两进两退”,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衔接。从今年9月1日起,全市按照“因地制宜、分区防控、人畜同步、区域联防、统筹推进”的防治策略,全面启动了布病免疫、监测、检疫、移动控制等防治措施。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虽然退出强制免疫,但仍在加强监测预警,随时掌握疫病动态;积极开展“先打后补”试点,即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可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国家批准使用的强制免疫疫苗,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目前,各县区都制订了试点工作方案,全市已选择9家生猪企业和9家禽类企业作为试点,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信阳畜牧业经过多年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行业领域充满朝气和活力,已然成为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信阳畜牧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愿望更加强烈,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重构经济形态、服务信阳人民的目标更加宏远,信阳畜牧产业必将有更大作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