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5月19日至21日,来自全国多家报社的100多名社长、总编、资深媒体人士及旅游界专家,在美丽的鸡公山脚下欢聚一堂,进一步践行新闻工作者“走、转、改”作风,参加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
《中国商报》记者 高根义 刘建
5月的信阳,山清水秀,生机盎然。
5月19日至21日,来自全国多家报社的100多名社长、总编、资深媒体人士及旅游界专家,在美丽的鸡公山脚下欢聚一堂,进一步践行新闻工作者“走、转、改”,参加中国报旅融合发展信阳峰会暨“中国报业百名社长总编全域旅游信阳行”活动。
在短短几天里,采风团一行紧锣密鼓地深入到信阳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先后走进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信阳市博物馆、鸡公山、南湾湖、信阳毛尖茶叶主产区浉河港镇、平桥区郝堂村等地进行调研采风,触摸信阳社会、经济、民生发展,品味“红”“绿”辉映的信阳独特人文自然风貌。
信阳,有着什么样的独特之处,让诸多的媒体大腕如此聚焦驻足?
“信阳山清水秀、宜居宜游,红绿相映、相得益彰,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信阳茶香菜美、别有风味,区位优越、前景美好,是一座宜居宜游的城市;信阳古洋相伴、厚重闻名,民风淳朴、好人集聚,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连续八届蝉联‘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是一个大家非常愿意来、来了就会留下深刻印象的好地方。”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如此概括。
生命是核心竞争力
把城市放在山水间
“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在采风期间,记者从当地政府领导口中听到最多的、当地媒体宣传报道中提到最多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这无疑是对信阳发展的定位、目标及方向。
信阳作为河南全省唯一一个所辖县均为贫困县的省辖市,全境为1.89万平方公里,山区和丘陵占比达3/4,人口达864.8万。作为革命老区,工业是信阳的短板,如何跨门槛、补短板,成为了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
绿水青山变身金山银山,表明当地政府没有为单纯保护生态环境而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因地制宜,借机起势,充分发挥当地的天然资源优势,努力发展经济,增收增效。
“对于信阳来说,生态文明就是核心竞争力。”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说,祖先留下的青山绿水,一定要保护好,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这是老区上下的共识。在城市建设的规划阶段,信阳市委、市政府把需要保护的生态功能区域圈起来,禁止开发;在建设阶段,严禁破坏山体、植被、水系。
根据这一定位和思路,信阳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规划产业集聚区。依托产业链图谱发展工业,明确“四个一”招商法——明确一个方向、选择一个地方、持续一个时期、兴起一个产业。
目前,信阳市仅在中心城市就规划建设了贤山、龟山、震雷山、金牛山、龙飞山、羊山等“六山”公园,总占地1657公顷,进一步促进了山、水、林、城的一体融合发展,提升了“山水信阳、休闲茶都”的城市品牌。
红绿辉映
信阳发展的双翼
当地政府习惯把一“红”一“绿”两张品牌称为信阳发展的“双翼”,一“红”,指信阳是革命红都,曾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所在地,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这里既培育出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主战场,也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
尽管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及资源,但是信阳境内河流纵横,山体遍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承载人口超过了450人,人多地少、产业短板成为发展的“拦路虎”。
弘扬“大别山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很快便成为信阳人的共识。
信阳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河南省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红色景点遍布,有8家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红色旅游在整个旅游产业中占有很重的分量,也是很宝贵的资源。
而出土于河南信阳的“长台关编钟”,更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声名远播。“东方红,太阳升……”47年前,由它所奏的《东方红》乐曲被装进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响彻太空。如今,信阳红色旅游收入已经占到旅游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一“绿”,是指信阳的毛尖茶叶。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主产区之一,作为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该市的茶产业呈现出又快又好发展的局面。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210万亩,茶叶产量达5.95万吨,总产值已逾百亿元。
在做好茶叶这个绿色品牌的同时,近年来,当地还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发展茶乡采茶体验游,在传统茶产业的基础上催生出了茶旅融合新业态。
信阳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夏国宗介绍说,山水相依的天然风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加上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茶山。“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信阳市提出建设开放式茶产业,通过实施农村精品旅游路线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培育,让茶产业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茶旅融合模式下,游客趁节假日来信阳旅游,不仅能深入到茶园里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还能体验采茶的乐趣。
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经过多年努力,茶产业已成为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抓手,未来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依托茶旅融合开拓更大市场空间,进一步做好产业升级、强市富民的大文章。
美丽乡村建设
信阳精准扶贫的新名片
漫步在野花遍地的小径,置身于柴扉土墙中,望着眼前依山傍水的原生态村落,忘却了城市的喧嚣,仿佛一下走进了世外桃源。
这里就是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之一。
但令人不敢想象的是,7年之前的郝堂村,却是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留守,田地大量荒芜,远近闻名的空巢村、贫困村。
2009年,信阳被批复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平桥区决定把郝堂村作为试验点。
当年的10月12日,在多方筹措募集了34万元启动资金后,“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挂牌成立,涉及养猪、养鸡、种茶等行业。如今,“郝堂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已从最初发起时的34万元发展到300多万元的规模。
乡村经济搞活后,当地对郝堂村又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依据村子的独特地理环境,保持“山村味道”,发展荷花种植,搞特色乡村旅游。
郝堂村脱贫的成功经验很快便在当地得到了复制推广。
目前,信阳市共建设美丽乡村326个,其中125个贫困村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22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凡是一个村打造成美丽乡村后,这个村的脱贫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旅游发展起来了,农民可以搞一些农家乐、家庭旅馆,同时还能把农产品销售出去。同时,发展旅游还能增加工作岗位,一个家庭有一个劳动力能正常就业,这个家庭的脱贫问题就不大了。”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介绍说,作为河南省贫困县数量最多的省辖市之一,信阳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发展旅游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意义重大。“截至目前,信阳市已累计投入28亿多元,建成了一大批田园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村。”
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信阳的一张新名片,也是信阳产业扶贫的又一支撑点。
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
近年来,依托信阳毛尖的高名气,信阳市围绕着打造“中国山水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和“中国中部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突出山水生态特色,立足“山、水、红、茶、林、寺、根”等资源要素,坚持“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的建设理念,不是破坏现有的生态环境来建设城市,而是在山水之间轻轻“放”进去一个城市。
在城市建设的规划阶段,就把生态摆在优先的位置。首先把生态功能区域保护起来,把水体和一些森林植被好的地方先保护起来,禁止开发;在城市建设阶段,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严禁破坏山体、植被、水系。坚持绿色发展,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信阳人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协调发展的路子。
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信阳,近年来不断斩获新的荣誉——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
“大山有别,水佳为淮。人言皆信,日升曰阳。一‘红’一‘绿’两张品牌是信阳发展的“双翼”,将带领信阳朝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中国山水休闲度假目的地加速飞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满怀信心地告诉中国商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