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博
因为你的山高林密同志们把身藏/梭镖长矛血染的山岗/一座丰碑矗立在红色的土地上/那时候就在想/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挨饿住上新房……
这是今秋新学期开学后,在光山县各中小学校园传唱的《共同奔小康》歌曲。这首歌的词曲,均由该县文艺工作者创作。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永峰说,这是该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开展“扶贫先扶志”专项活动的内容之一,旨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产生自主脱贫新动能,让文化软实力助推脱贫攻坚见实效。
歌动人:杜绝代际贫困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光山县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师生唱好《共同奔小康》和《我爱你,光山》两首本土歌曲,既是培养下一代热爱家乡、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是为了杜绝代际贫困,树立不断创造新生活,造福人类的远大志向。
光山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办定点扶贫县。为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今年3月,该县开展了“扶贫先扶志”专项活动,通过聚焦精神脱贫,强化政策宣传培训,发挥典型示范引路,激发群众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学校教育实践,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扶志”浓厚氛围。
人无志,不成才。光山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精准脱贫小手拉大手”、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热情。今年六一,该县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脱贫励志教育”暨“咱们有志气”签名活动,同时开展“扶贫先扶志”赠书活动,“扶贫日记”征文比赛、经典诵读、志愿者服务活动276余场(次),收到捐赠图书3万多册、爱心包裹2000多个,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扶志的积极性,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子的效果。贫困群众苦干实干脱贫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语警人:营造攻坚氛围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这是眼下在光山县电视中每天都能看到的一条流动字幕。自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以来,该县类似的扶贫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群众性和实用性。
据统计,全县各乡镇在帮扶责任单位的帮助下,在贫困村醒目位置创作了“扶贫先扶志”大型公益广告牌200多块,悬挂、刷写标语1300余条(幅),制作美德墙7000多m2,氛围浓厚,效果明显。
记者在距光山县城5公里处的槐店乡采访的路上,先后看到 “党的政策好,脱贫路上跑”“企业帮扶带,群众致富快”“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 这三条宣传标语。这些标语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三方面阐述了只有发展产业增强造血功能,才能促进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确保脱贫不返贫。
扶贫有文化,文化促脱贫。“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听起来文气十足,却是来自实践的首创。光山县充分发挥油菜、茶叶、麻鸭等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启动实施“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的“三个覆盖”。同时,该县围绕提升产业品牌,策划了羽绒新品展示、新茶采摘、“观五枚”鲜桃采摘等12个产业扶贫现场会。已举办了8场。今年4月18日,全市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光山召开,“多彩田园”扶贫示范工程迅速在全市推广实施。
事感人:奋斗改变人生
南向店乡农民工文化艺术馆,是光山县扶贫文化的特色之一。记者在展厅看到,该馆36幅画作以“艰苦岁月,穷则思变” “勤劳智慧,辉煌成就” “回馈家乡、扶贫济困”为主题,介绍了南向店籍农民工、企业家捐资助贫的典型事迹,展示了该乡外出务工人员致力改变贫困,致富不忘家乡的精神风貌。
该乡党委书记汪年旺说,改革开放以来,全乡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务工人员较多、创业成功人士辈出,创办农民工艺术馆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打赢脱贫攻坚之中。去年农历正月十四,该乡首次组织“拉手对接”联谊活动,让企业由“贫困人口适应岗位”变为“岗位适应贫困人口”,现场签订用工协议79份,为731户1031名贫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南向店注重扶贫文化建设,是该县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的缩影。去年,该县对106个贫困村投资600万元完成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户户通项目建设任务。
扶贫文化,遍地开花。光山县大力弘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用身边人事教育身边人。全县组织了12人的县乡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乡镇、街道和县直各单位宣讲170余场(次)。因病致贫、炒茶脱贫的光明村农民徐开福,外出学技、返乡创业的余集村农民陈转成,抗击灾难、养牛脱贫的卢河村农民卢志友,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等先进人物事迹,不仅在社会上传颂着,也在激励着人们不断克难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