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晶晶
“嘿嘿,哈,哈……”昨日,在光山县花鼓戏公益性全县巡回演出的舞台下,当李本龙和他的搭档张秀芳表演《打桑叶》时,村民们时不时发出笑声……这笑声与锣鼓声、镲声、匀板声交织在一起,场内的气氛顿时火爆起来。
这就是非文化遗产光山花鼓戏的独特魅力。光山花鼓戏起源于清朝,是由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所演剧目多以儿女情长、爱情故事、民间生活为内容,所以更加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受到了群众的喜爱。魏桂香就是一位多年钟情于花鼓戏的老艺人,她10多岁就开始学习花鼓戏,至今已有30多年演艺经历,因为唱腔自然随意,洪亮大气,深得群众喜爱。
光山花鼓戏愈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2007年,光山花鼓戏入选省级非遗项目;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为该剧种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光山常年从事花鼓戏演出的演员达到500人,年均在县内外演出10000多场次,很多剧目在比赛中获奖。在古老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光山花鼓戏还进行创新,引入现代艺术元素,让戏段更为丰富生动,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近年来,光山县人民文化馆创作编排发掘整理了200多个花鼓戏剧目。通过“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姓宣讲直通车”以及“戏曲文化进校园”和“花鼓戏公益巡演”等平台,每年送戏演出200余场次。去年,光山县举办了花鼓戏传承人培训活动,很多年轻人拜师学艺,加入到演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