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张泽伟
正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引人注目的不仅是精彩赛事、明星风采,更有改革魄力和创新举措。这届全运会高举改革大旗,尤其是增设群众比赛项目,让业余选手、民间高手唱“大戏”、当“主角”,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理念,翻开了“全民全运”的新篇章。
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天津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克敏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谈及全运会的改革、筹办。
记者:天津全运会有哪些改革和创新之举?
李克敏:天津全运会确实充满了创新,亮点纷呈。国家体育总局和天津方面高度重视,对这届全运会进行了八项重大改革,包括取消金牌榜奖牌榜、鼓励跨地区跨单位“联合组队”、允许华人华侨参赛等,而最大的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增设19个大项的群众比赛项目,给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舞台,让群众选手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
来天津参加决赛阶段比赛的群众选手有7600多人,创造了历史。但全运会举办群众赛事的更大意义,在于它的引领带动作用,一方面,前期的海选、预赛,吸引了几百万人参加,满足了群众的参赛热情和需求;另一方面,这届全运会后,会对群众体育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民健身的新高潮。
全运会的这些改革,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彰显了全运会的综合文化价值功能。
记者:增设群众比赛项目,扩大了全运会的办赛规模,是否给筹办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
李克敏:自从2013年9月天津接过全运会承办的大旗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组委会,组委会下设竞委会,4000多名工作人员无私奉献,为筹办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天津全市上下形成了高度的共识,要利用这届全运会展现天津良好的形象,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同时利用全运会来推动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现在看来,这些目标都实现了,我们非常欣慰。
整个筹办过程既艰苦又充满快乐和激情。来自天津各区、各条战线的同志们,积极当好东道主,喜迎八方客。我们在竞赛组织、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安全保卫、志愿服务、医疗保障、应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准备。
由于群众赛事确定下来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留给我们的时间比较紧张,很多的规程、规则都要重新制定,有了规则规程后,再在全国范围内下发通知。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组委会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来筹备群众赛事。并且,我们提出要同等规格、同等标准、同等服务来办好群众赛事。
从群众选手的反馈看,我们的工作是很出色的。群众选手来到天津以后,觉得群众赛事跟竞技项目比赛没有区别,比赛场地是一样的,接待和服务标准是一样的,给予的尊重和荣誉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感到无比自豪。作为东道主,就是要让这些群众选手有一种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相信他们回去以后,会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
记者:以人民为中心的这届全运会结束之后,体育应如何更好地走向大众?
李克敏: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会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以及在本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中获奖的运动员代表时做出重要讲话,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这为我们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源为宗,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基层和群众。
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来落实地方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要让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健康中国”贡献体育战线应该贡献的力量。要通过全民健身提升全民健康的水平,在群众体育设施、体育组织、群众赛事、科学指导、文化普及等方面下功夫,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另外,要以这届全运会改革为契机,打破利益的藩篱,进一步深化体育领域的改革,让竞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让群众体育遍地开花,让体育产业做大做强,最终让更多群众受益。
(新华社天津9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