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磊
“自从安置点的主路修好后,我一有空就过去看看。安置点规划得好,房子盖得也好,我越看越满意,所以今天不管我摇到哪一套都非常开心!” 8月27日,在灌塘安置点分房现场,正在排队等待叫号的平昌关镇刘集村村民陈其学,对记者说出了移民群众的心里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随着8月27日灌塘安置点分房工作顺利收官,平桥区平昌关镇仅用23天时间,就完成了5个安置点共1531套安置房的分配任务。
8月4日,平昌关镇李营安置点用了不到半天时间,完成了46套安置房的分配任务,为该镇分房工作争了个“开门红”。随后,该镇陈店、石桥、灌塘、翟寨安置点也相继启动了分房工作,且都顺利完成任务。
陈其学夫妇做冷冻食品批发生意已有20多年了,每年收入七八万元,他在市区肖家湾租了一间仓库,一边经商一边照顾二女儿读书。曾经,他以为平静的日子会这样一直到老,然而移民安置房建设给他们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他当初选的两层半的安置房有一个底层门面,以后就可以把女儿接回镇里上学,用自家的门面房做生意了。想起以后逢年过节一家四口共享天伦的场景,陈其学幸福地说:“我们房子户型设计得好,两层半的底商安置房里,卫生间、餐厅、卧室每层都有,而且有两个厨房,儿子女儿一起回来住都没有问题。”
谈起移民安置对村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陈其学热情地说:“杜支书是个勤劳人,更喜欢动脑筋,他今年都67岁了,每天还为大家的事东奔西走,出谋划策。可能是受他的影响吧,村里的人都比着动脑筋,比着下力气干活。”刘集村的集镇上有很多经营建材的门店,都是本村村民相互帮衬着做起来的,另外还有些在市区做小生意的,商户的年均收入大部分在7万元左右,村里只有极少数的土地流转大户仍然依靠耕种谋生,年均收入有10万元左右。据说在早期规划阶段,为满足村民们经商和种粮的需求,灌塘安置点455套安置房全部是两层半的商住两用房,后来按照市移民局的统一要求,村党支部书记杜光付多次召开移民群众代表大会进行研究商讨,多方听取移民意见,最终制定了4种户型的建筑方案,来满足从事各个行业的村民需求。
按照市移民局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方案,群众的意愿在整个移民过程中始终排在第一位。即使是移民想不到的,移民干部们也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为移民们将来的生活和发展担负起责任。因此,在两层半底商安置房户型的规划方案里,这部分房屋建在了安置点的外围,和内部的纯住宅安置房共同形成了半包围结构,以便经商和务农车辆进出,加上灌塘安置点三面通达的交通要道,一侧风光旖旎的千亩莲藕基地,灌塘新型社区的雏形已在村民们的脑海中若隐若现。南北文化广场、亭台水榭池塘,还有幼儿园、礼堂、三座公厕和一个垃圾处理站,为村里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欢聚畅谈的休憩场所。陈其学感激地说:“可能是我太容易满足了,安置点规划建设得那么好,我原来真的做梦都没敢想,这辈子住在村里就能体验城里人的生活。”
平昌关镇的移民工作,从房建动工到分房结束,能有今天的成绩,正是全体移民干部们不辞辛劳的无私奉献,铺就了移民群众奔向未来幸福生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