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商城:发展再生稻 农业再增效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曾令菊

“你看,这稻茬上刚刚冒出的一撮撮新苗多嫩绿,长势多好!再过2个月,田里又能收第二季稻了!”昨日,在商城县双椿铺镇宋岗村友信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再生稻种植基地,负责人许万友看着眼前再生稻第一季收割后又返青的稻田,眼里是满满的喜悦。

近年来,商城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再生稻生产布局规模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管理模式标准化、技术服务精准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使再生稻产业成为该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生态农业的主打产业,为解决当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问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规模农业效益较低的问题找到了一种新途径。

“我县今年共推广种植了2.4万亩再生稻,按每亩多收益300元来算,全县可多增收720万元。”该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胡敬东介绍说,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只需育、插一次秧,就可收获两季稻)、“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四高” (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等特点。再生稻经加工而成的再生米,外形细长偏小、色泽洁净鲜亮、腹白较小,具有胶稠度高、直链淀粉(干基)和脂肪含量较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的特点,其米饭清香、洁白、油亮,饭粒结构紧密,软硬适中,口感细腻舒适,深受大众喜爱。

胡敬东还介绍说,发展再生稻对保护该县的青山绿水也有着积极作用:它的“一季种两季收”种植模式,使得该县水稻生育期长达半年以上,有着“人工湿地”之称的稻田对环境的“吐旧纳新”功能不言而喻;由于再生稻的生产是把头季稻的稻桩作为再生季的母体留存,头季稻的稻草可以作为再生稻的肥料和覆盖物,也就不会有人再去焚烧,对治理因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有特殊的积极作用;再生稻收割后到次年第一季稻种植之前的这一时间段,可以种植以紫云英为主的绿肥植物,既能有效解决“冬闲田”“白茬田”问题,更能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地力,实现土地的“种养结合”。

为在全县推广再生稻种植,该县按照“示范带动、规模生产”的思路,以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主体,示范带动农民种植再生稻,形成连片适度规模生产格局。将再生稻面积落实到村、到户、到田,并将各村具体再生稻种植面积登记造册。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每亩再生稻补助100元。成立商城县发展再生稻生产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落实专家挂片指导和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制度,在每个关键技术环节(头季稻播种、插秧、田管、再生稻施促芽肥),由县农业专家组负责分片培训乡村农技人员、示范户和种植户,使示范区农民掌握再生稻的关键栽培技术。目前,再生稻高产高效新技术已被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掌握。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