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商城特刊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初识里罗城


本报记者 时秀敏

“里罗城”,到商城采风时,听到这个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名字,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古罗马帝国。同伴笑了:里罗城不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山村。失落之余,却又顿时心生向往。

初秋的午后,在去往里罗城的路上,看到远山上近在咫尺的蓝天白云,我雀跃不已。那山巍峨高耸,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那天像蓝色的画布铺展开来,清澈而纯净。那云洁白无瑕,一簇簇,一丛丛,相拥相依。云天在山顶处相接相连,仿佛站在山顶上,就能够得着天,摸得到云。手机伸出车窗外,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山路弯弯,风光无限。那凌风站立、枝条舒展的乌桕树,风姿绰约,昂扬挺拔,三三两两,一路相随。弯过了一道山梁,豁然开朗处,一片不大的乌桕树林,让人忍不住欢呼!古诗云,“乌桕犹争夕阳红”。乌桕红艳,不下丹枫。待到深秋时节,这一方天地,该是怎样的绚丽多彩!

这一份欣喜尚在弥漫,前方的喜出望外已然扑面而来。

车停处,一湖碧水映入眼帘。绿水悠悠,水车辘辘。飞瀑流泉,溪涧潺潺。水清如许,银花四溅。光腚的孩童水中嬉戏,戏水的游人乐而忘返。抬头望山,山就在眼前。山脚下,一幢幢徽式的农家别墅若隐若现。

“前面的山就是金刚台主峰,海拔1584米,是大别山我省境内的最高峰。您看山峰上那两处凹下去的地方像不像半个月亮?老百姓叫它月亮口。”同行的商城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强介绍。

“月亮口”,好形象的名字!从此,云天相接处,那山巅之上两弯美丽的半月就印在了我的脑海。我想起里罗城,就“看见”了月亮口;想起月亮口,就“来到”了里罗城。

里罗城的名字同样充满了传奇。因为村子四面环山,非常隐蔽。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余思铭就在这里凭险筑寨,依山建营,聚乡民万人以抗元,名为“里罗城”。城墙之外为“外罗城”,大多是百姓居住。后人将里罗城、外罗城统称为里罗城,以示铭记。至今古寨墙仍逶迤于山巅,演兵场仍依稀可见。

走进里罗城村,白墙、灰瓦、马头墙,江南风情的农家别墅鳞次栉比,本土特色的餐厅宾馆家家相连,洁净优雅、开满鲜花的庭院,院内女主人忙碌招待客人的笑脸。好一幅融融泄泄的世外桃源图!透过那幽深的、弥漫着诗意的小巷,我仿佛看见了一个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的姑娘……

作为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的南大门,里罗城村集雄、奇、险、秀于一体,除了“猫儿石”“插旗尖”“黑石槽”“大二坳”等自然景观,还是将军石、红军医院、红军墓、红军洞群等红色遗迹,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然而,5年前的里罗城,却还是一个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典型贫困村。一条坑洼不平的狭窄土路穿村而过,山上的茶叶、板栗稀稀疏疏,山下的零散房屋破败冷清,留守的老人孩童清贫孤独……

依托优势、连片开发、打造景点、发展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给里罗城带来了福音!作为全县最早的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原貌山水加上红色资源,又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开发、脱贫攻坚的联合精心打造,里罗城,这样一个拥有600年历史的、原始与现代相融、古朴与时尚相依的美丽山村,很快成为远近游客涉足、大量“长枪短炮”聚焦的地方。

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地道的农家特色成为里罗城的招牌。诚如伏山乡乡长李喜华所言:“旅游产业已成为里罗城的支柱产业。全村每年接待县内外游客约20万人次,旅游增收可达150万元。”

过去贱卖的茶叶、油茶、板栗、山野菜等农家特产成了“香饽饽”。村里还大力发展果木林,成片的桃树、杏树等既增了收入,又添了新景。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南雁”飞了回来。在珠海务工十多年、回村开办农家宾馆的村民吴从银喜笑颜开:“村里的十多家农家乐宾馆、餐馆个个赚得盆满钵盈。”

小村靓了,旅游火了,农民富了!看看那满山满野的蓊郁,便知这村舍农家的丰饶;看看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便知这山水山村的逍遥;看看那如痴如醉的游人,便知这看山望水忆乡愁的美妙……

一步一景,步步为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不觉间,已是晚霞满天,归鸟还巢。这一刻,任谁都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这份美。这一刻,只想在这里,沉醉,沉醉……

里罗城,后会有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