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征
社区有0.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0人、60岁以上老人近200人、80岁以上老人13人,社区网格划分为3个,每个网格百十户;先后修筑排水沟10多条,其中主干道排水沟近300米,小排水沟千余米,硬化路面4条,柏油路300余米,罩白墙体3000余平方米……
8月1日,记者和羊山新区南京路街道段家湾社区居委会主任许静一照面,就被她熟稔于心的“管辖”数据所吸引。只见她身材羸弱、言语不多,却雷厉风行、扎实无华。20世纪90年代初,豆蔻年华的许静开始参加社区居委会工作,入党10多年、扎根基层20来年,她把青春、热血和激情奉献给了城市街道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被群众誉为基层“铁娘子”、社区“活地图”。街道党工委书记郝颜清称赞她“干得多、说得少,起早贪黑,笤帚扫把不离手。”
“只有我们划不着,你们才能划得着!”
许静和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在服从党工委、办事处安排的重点项目征拆大局的同时,毅然担起“一建一创”重担,从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分工、责任区的划分、辖区单位的联系等,一一落到实处。
当初,个别同事认识不够高、理解不够深,她一马当先,带领同事走访辖区企业、商户、居民区,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引导,阐述“一建一创”的人文价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义。一来二去,深入耐心细致地全民宣传教育,目前社区上下大家的心齐了,步调一致了,营造起了社区内外浓厚的“一建一创”范围,形成了社区内外齐抓共管“一建一创”的局面。
7月23日中午,许静和同事一道挥汗如雨地用滚筒罩白墙体,被居民张鹏发不无诙谐地调侃:“可怜不!恁热的天,划得着不!”许静擦把汗笑答:“只有我们划不着,你们才能划得着!”“一建一创”以来,许静长期超负荷地战斗在最前沿。原本血糖低的她,经常加班加点,一度头晕耳鸣,况且还患有胃病,实在不得已,她才到诊所打点滴。同事们劝她休息一下,许静道:“哪有时间啊!”
“只要我们工作做扎实,群众就能理解支持!”
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许静统筹兼顾,埋头苦干,几乎天天提前出门上班,没有一天按时回家。一旦哪天正常时间回到家,其公婆、儿子就满脸诧异。
辖区铁路立交桥附近的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是老大难。为此,每天早上6时许,许静就带队现场督导清理,下午下班前再巡查一圈,晚上还带领保洁员坚守到深夜。一有时间,许静就四处巡查,发现乱堆乱放、私搭乱建的,就马不停蹄地找业主商议解决。目前,立交桥头的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明显改观了。居民说:“多少年了,从没见这么干净过!”针对辖区居民楼大多系老旧楼房,基础设施差,没有地下室,房子面积小,很多人占用公共部位摆放私人物品问题,她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绝不放过一处卫生死角。辖区一户居民常年以拾废品为生,其房前屋后堆满了杂物,周围居民反映强烈。许静耐心细致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倔强的老人开始不理解也不配合,还跟她争吵甚至出言不逊,一次次地劝说,一次次地帮忙清理,老人最终被“双创”的重要意义触动了。许静不无感慨地说:“只要我们工作做扎实,群众就能理解支持!”
“为建创,不掉队!”
段家湾实属典型的老社区。面对基础设施差、物业不规范、流动摊点多等问题,许静任劳任怨挑重担,对于职能交叉、急难险重任务,许静和同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认真梳理,及时分析“一建一创”形势并提出解决办法。
舍小家,顾大家。上有古稀公婆,丈夫常年在外。多年如一日,许静一边照顾家庭,侍奉公婆,一边履职尽责,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儿子李一鸣曾风趣地对妈妈说:“咱家把你开除了,你总迟到早退。”儿子去年上大学,许静没能去送行,只给儿子打了个电话:“注意安全!”越忙越出问题,古稀之年的公公因风寒住进医院,后被同事发现并劝说后,许静才抽空去医院陪护了1天。2016年深秋,适逢“一建一创”关键阶段,一天夜晚,许静和同事加班加点后回家路上被汽车撞倒,导致脑挫裂伤,即便如此,不到半月,她不顾街道领导的叮嘱、医护人员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一建一创”中。
“不掉队,为建创!”面对“一建一创”任务,许静无暇顾及爱人和家人,愧对老人和家庭。一个在困难面前没有被压垮的“铁娘子”,辛酸、愧疚、劳累,五味杂陈,但她无怨无悔。8月1日下午,面对记者,许静坦承:“感谢家人的理解、感激同事的配合,更感恩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许静认定,“一建一创”永远在路上,段家湾社区绝不能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