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敏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
关键词:企业竞争 企业民族文化 企业管理革命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我国有时称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包含三个子系统:一是物质形态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劳动环境,企业的生产设备,企业的生活设施,企业的形象。二是制度形态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企业规章制度。三是观念形态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哲学,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目标。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二)企业文化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场“意识革命”
众所周知,西方企业管理的理论,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企业管理学者,在对本国企业逐渐衰落的反思中,比较和研究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之后,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被称为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观念,企业文化从更高的起点来研究企业管理,寻求推动企业文化的动力。它突破了传统企业管理只重视企业的物质基础,多强调员工个人行为,很讲究组织的严密和合理等局限性,而是以人为核心,更强调企业的价值观、精神信念、团体意识等无形因素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的硬件与软件通过文化来实现最佳结合。美国《幸福》杂志甚至作出这样的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三)企业文化是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源泉
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海尔、联想、TCL等企业都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动和引导了企业的正确、持续发展。海尔是从亏损147万元起步的,联想是20万元起家的,TCL是5000元起家的,能够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把传统的大企业和外企甩在身后,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果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精神动力是难以达到这种结果的。他们不断地为自己和企业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经营,从国内名牌到国际名牌,从一个落后的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上市公司,他们自我超越的脚步没有丝毫的迟疑。
三、中国企业文化的本土构建
综观国外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和企业管理也面临着与国际化接轨的严峻课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打造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与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中国民族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摇篮,是企业文化的根。而儒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是中国古代的管理哲学。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一是人伦思想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虽然儒家文化是从“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整个角度来看待世界的,但人不仅是情感化的,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二是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参与管理。儒家文化既没有创世的神话,更没有包罗万象的神学传统,不论是先秦的孔孟之学,还是西汉以后的儒学,其主流都是经世致用,兴邦治国,教民化俗。三是刚健自强、吃苦耐劳与现代企业精神。儒家文化源远流长、盛久不衰,与它的刚健有力、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关。企业精神可以各具特色,但其中“刚健”“耐劳”是任何企业精神都必须具备的,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强手林立的时候,尤其需要具有刚健自强的精神。
(二)要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当今大数据时代是个瞬息变化的时代。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春花,高成长企业的组织与文化创新[J].中信出版社,2004.
[2]陈炳富,周祖城,企业伦理学概论[J].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 作者简介:洪家敏(1985—),女,河南信阳人,助教,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