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自力 通讯员 孙明江

新县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战争年代,军民团结一心,留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佳话;如今,新县人武部干部职工时刻不忘人民养育恩,续写着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走进这片红土地,老区群众对人武部官兵赞不绝口:“还是当年的红军工作队!”

900多口人的陶冲村耕地仅有700多亩,村民世代以种田为生。2015年年初,新县人武部和该村结成帮扶对子,一心想让土里生出“金疙瘩”。

一山之隔的湖北麻城素有种植杭白菊的传统,效益可观,陶冲村可否效仿?

为打消村民的顾虑,新县人武部派干部职工走村串户,宣讲特色农业的好处,并从麻城请来农林专家传授种植技术。在此基础上,他们争取扶贫资金引进优良品种,成立杭白菊种植合作社,建立军地杭白菊品种改良共建基地,探索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脱贫模式。

“跟着子弟兵干,准错不了!”目前陶冲村沟沟坎坎都种了杭白菊,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瘠薄的土地上真的长出了“金疙瘩”。

依托“青年民兵之家”开办科技夜校,传授农民实用致富技术,是新县人武部开展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今年年初以来,他们请来科技人员举办讲座,已培训各类技术能手60余名,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6个。

“哪个农户需要什么,想什么,甚至哪片庄稼长势如何,哪段河堤该修补了,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夏收时节,新县人武部干部职工深入帮扶一线,了解社情民意。记者发现,他们人人兜里揣着一本民情日记。

田铺乡九里村600多名村民居住分散,吃水靠抬。了解情况后,新县人武部官兵钻进深山密林,爬遍附近山头,在距村7.9公里的山中寻找到一个水源点。随后,他们带领民兵分队开进大山,硬是在陡峭的山壁上凿出引水管道。清澈的泉水流进九里村,滋润着村民的心田。为表达感激之情,村民树起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亲人解放军。”

新县地处江淮分水岭,水深山多林密,山体滑坡、森林大火、洪涝灾害等较多,民兵担负的应急救援任务繁重。

新县人武部领导深知,只有锤炼过硬的能力素质,才能在危急关头当尖兵打头阵,有效履行担负的使命任务。据此,他们修建完善了民兵训练基地,购置130多种、6000多套应急行动器材,设立县乡应急处突基金,并组建了森林防火重点应急连。

洪水无情,军民有意。“新集镇董店村河道旁低洼处养牛场有10多人被困,请求紧急支援!”2016年7月1日10时30分,新县人武部作战值班室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的电话。

20分钟后,救援官兵抵达现场,眼前一幕令人揪心:河水暴涨,养牛场几排畜房成为“孤岛”,人们站在房顶上伸长脖子等待救援。

救援人员驾舟慢慢靠近被困畜房,这时一排浊浪袭来,险些将冲锋舟吞没。官兵急忙将绳索抛给在屋顶上等待救援的群众,将舟固定住,待浪小之后,再把被困人员逐个转移到安全地带。“有你们在,咱老百姓放心!”看着全身污泥的人武部官兵,熊文武老汉感激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