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贫困村绽放“幸福花”


——信阳军分区助力革命老区群众脱贫纪事之三

本报记者 尚自力 通讯员 孙明江 余云

“如今,我们的环境变美了,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多亏解放军同志的扶持!”八一前夕,光山县人武部部长曹书斌带领相关人员,又来到文殊乡花山寨村扶贫联系点开展帮扶工作,当地干部群众连连表示感谢。

3年前,该县开展党政机关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活动,花山寨村成了县人武部的帮扶对象。当时的花山寨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400元。县人武部立下军令状,“一定让花山寨村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县人武部领导带头走进村民中间,下农田、拉家常,挨家挨户了解情况。

针对村里经济落后、人才外流等实际,他们开展“三帮三促解三难”活动:即帮助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促农村和谐,解村组织薄弱难题;帮助培养明白人,促农村长远发展,解人才匮乏难题;帮助发展特色产业,促农民收入提高,解贫困难题。

油茶在花山寨村有数百年的种植历史,以油茶为原料生产的茶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称,但因为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产出的茶油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县人武部主动与当地一家油茶加工企业联系成立合作社,为村民统一引进和培育新品种,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在收成时还统一进行收购、加工和销售。

社员张桂东家有13亩油茶林,由于长期缺乏管护,林子已荒芜。去年,他与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公司一次性付清租金,还请他在合作社做事,按天计酬。

“除了拿到合作社的分红,我每月上班还有1000多元收入。”聊起现在的生活,张桂东感慨地说,“‘兵亲戚’帮我找准致富路,我这‘泥腿子’也成了‘上班族’。”

通过合作社,他们把分散的油茶种植户组织起来,并与市场对接,实现了油茶产、加、销一体化,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种植大军,油茶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花山寨会议旧址是红25军长征出发地。2014年,县人武部领导到村里调研发现,因年代久远,缺少管理和维护,旧址瓦房腐朽严重,破旧不堪。

“革命遗址是老区的名片。发展红色旅游,或许能帮乡亲们告别捧着‘金碗’找饭吃的日子。”县人武部官兵说干就干,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修了烈士墓、凭吊广场、水泥路,并协调100亩空闲地,拟建设纪念碑、纪念广场、博物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初夏时节,花山寨会议旧址前一派红火景象。红色旅游带活了当地经济,村里一些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乡,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

军旗过处春满园。3年来,县人武部官兵累计为村里争取各类援助项目17个,协调资金350余万元,整修道路3公里,维修农房2000平方米,修缮水渠2公里,清理水塘12个,圆了6名贫困学生的大学梦。

与此同时,他们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三清三改”“五通一气”为抓手,打新井、清河道、修马路、建沼气池、装变电器等,让村民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住上整洁房。

“硬化了水泥路,栽植了花草树,新建了文化广场……”谈起这3年的变化,花山寨村党支部书记肖从国如数家珍。他说,自从来了县城的“兵亲戚”,贫困村就绽放了“幸福花”。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