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新俊
在罗山县尤店乡李湾村,李玉恩是一个标杆——他是一个有爱的人,既赡养患重病的奶奶和父亲,又养育两个上学的孩子;他又是一个有志的人,既流转土地种蔬菜、种水稻,又开旋耕机四处揽活挣钱,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记者驻村采访的一天早上,来到李玉恩的家。他刚刚进城卖完番茄回来,随即扒拉了几口饭,又准备去菜地摘辣椒。“现在辣椒一天一个价,趁着价钱还凑合,我得赶快多摘点。”说完话,他拿起一大壶水,抱起一摞编织袋,邀请记者去他家的菜地看看。
李玉恩的菜地位于村子的东头,离他家一里多路。“那就是我的菜地,一共9亩多。”顺着他手指的地方,记者看到了一片菜地,大部分是大棚,一小块是露天菜地。“现在地里有8亩辣椒和一亩多的番茄,以前是两人采摘,今年儿子参加完高考,没事也来帮帮忙。”对于多了一个“帮手”,李玉恩很是高兴。
“我奶奶患肝病多年,父亲又得了胃癌,两人都需要长期服药,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以前可以说是村里最穷的一家。”攀谈中,李玉恩告诉记者,看到别人的日子红红火火,他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摘掉自己的“穷帽子”。
为了摘掉“穷帽子”,李玉恩想尽了办法。村里帮助他建了一个蔬菜大棚,利用这个大棚,李玉恩起早贪黑,通过慢慢积累和贷款的钱,先后建了7个大棚,种植泡椒、杭椒、线椒和番茄等。为了种好菜,他一有空就听农业讲座,去合作社学习技术,到网上搜集与蔬菜有关的信息,因此他种植的蔬菜每亩比村里其他人多挣千把块。在蔬菜采摘的季节,他每天平均只睡3个多小时,就是为了多摘菜,省下请帮工的钱。不仅如此,李玉恩还在隔壁村流转了20多亩地种植有机水稻,农忙时节开着自家的旋耕机给别人耕田挣钱。
如今,李玉恩变黑变瘦了,但“腰包”却鼓了起来,成了村里的脱贫“明星”。
“其实,我感觉扶贫就是扶志。现在有这么好的脱贫政策,只要有志气,肯吃苦耐劳,脱贫不是问题。”李玉恩表示,自己将以实际行动,示范带动其他贫困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