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百花园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河、桥与智慧


龚立堂

几乎每一座闻名的城市,都有一条如雷贯耳的河。几乎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有关于河流的美好回忆。城市与河,犹如形影相随,恰似唇齿相依。人们心中的那条河,都被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光山官渡河就是这样的一条河,她是光山人的母亲河。

光山南去有长河,

两岸春风涨绿波。

斜日扁舟重回首,

向来官柳已无多。

这是明代诗人贺守约《官渡清波》中的诗句。“官渡清波”是光山古代的“三台八景”之一,亦称“官渡春波”。有明人李逢阳《官渡春波》为证:“白马源头欲滥觞,汤汤百折走浮光。中流誓楫知谁健?隔岸呼舟过客忙。”

光山官渡河源起上游新县的万子山,名曰潢河,又名小潢河。小潢河全长140公里,尽管流经光山县境内的长度仅有48公里,但流域面积却达919平方公里。千百年来,世代居民不称其“小潢河”,均称之为官渡河,大抵缘于此吧。

官渡河,一个多么美丽动听的名字!据说,在我国有好几条官渡河。位于湖北罗田县境内的官渡河,由东向西从县城中间穿过,全长78公里,流域面积765平方公里;发源于神农架大九湖的官渡河最大,全长127公里,流域面积达2494平方公里,也是地理上少见的从南向北流向的河流。

官渡河不仅是河流,而且还是行政区划。贵州思南县塘头镇有个官渡河村,湖北巴东县有个官渡河镇,河南光山县还有个官渡河产业集聚区。

条条官渡河,我独爱光山。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黄水东北流,木棱关水注之”,说的就是光山的这条官渡河。史书记载:“秋冬深晴,滩沙浅泛,撩衣便能涉水。每逢夏雨积涨,汇侵群流。登大观楼而望,一片弥漫荡漾,远岸像在飘浮,而河心清波独泄。”从记载描绘的情况看,历史上的光山官渡河,河水涨时,大河汤汤,奔流恣放,粼粼闪光,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壮阔与气派!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官渡河就这样不停流淌,护佑着这方土地和这方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人们。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官渡河似乎一下子改变了速度和声势,不再有清波荡漾和铿锵激昂,有的只是污水横流、水质低劣,河沙淤积、河道紧窄,有的只是疲惫乏力和浑浊干枯,河道生态功能尽失。

昔时的官渡河已成为记忆,官渡清波一去不返,光山人的乡愁思忆何处可依?

为保护和治理好官渡河区域自然生态资源,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新一届光山县委、县政府做出对官渡河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署。2015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控制性详细规划》。从此,光山开始对官渡河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

官渡河综合治理空间形象定位为“官渡新城、水韵江南”。总体结构为“官渡清波、水卷阡陌、活力环廊”。建筑风格采用“新豫南风格”,借鉴“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表现手法,将豫南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实现“城在景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目标。

在10平方公里的官渡河规划区内,综合治理区域以龙山水库为龙头、以光山火车站为龙尾,规划范围为东至大广高速公路及光山火车站规划控制区域,西至龙山水库大坝,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沿河两岸各约500米的区域。功能定位为光山县城高品质居住区、现代商务服务和旅游服务基地,以宜居、生态、休闲、活力为特色,具有豫南特色、承载县城新功能的滨水片区。

在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指挥部,讲解员站在沙盘室前,指着编制的《光山县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控制详细规划》立体图,描绘着一条令人遐想的舞动玉带。

俯瞰官渡河,好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光山南城。龙山好比是龙头,珠山好比是龙珠,这条龙正兴致盎然地戏着龙珠,灵活自如,惟妙惟肖,顺着水势,蜿蜒前行。

横看官渡河,又恰似一袭白纱的曼妙少女,绕弦城款款东去,像一颗镶嵌在光山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一个生态、宜居、低碳的江南水城,如一幅宏伟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今日的官渡河,可谓波光粼粼,清波荡漾,气势磅礴。官渡清波又呼之欲出。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河与桥犹如孪生兄妹,有河就有桥,桥是河的标配。说起光山的官渡河,就不得不说官渡河上的桥。

官渡河历史上曾有一渡口,解放战争时期,国共曾在此发生过一次战斗,亦称“官渡之战”。古渡口在解放后被简易的木桥所代替,只是留下模糊的印迹。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木桥才被替换成双车道的水泥桥,这在当时已是光山桥梁的标志性建筑。

完全可以说,官渡河走过了由渡到木桥、由木桥到钢筋水泥桥、由独桥到多桥不同寻常的历史。今天官渡河上的桥,有紫水桥、弦山桥、龙山桥、天赐桥、跨大广高速桥,以及渡河店人行桥和马湾人行桥……官渡河上的桥,或平桥飞渡,或虹桥卧波,七座桥梁犹如七道彩虹,映衬着美丽的官渡河,使不足五公里的核心河段成了桥的世界,姿态各异的桥成为官渡河上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天赐桥因天赐城而得名。位于光山县斛山乡蔡桥村的天赐城古城址,始建于东汉,又称天子城。汉武帝起兵反王莽时,行军至此,见此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遂筑土城屯兵拒敌,后终成帝业。此后古城延续,至明太祖时,也曾在此屯兵。小小的天赐城,历史上竟接待了两朝皇帝:一位是汉光武帝刘秀,另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

天赐良缘。正在兴建的天赐桥,采用“鹰击长空”的创意设计方案,桥长458米,桥宽20米,全桥8孔。明年竣工后的天赐大桥,将成为光山东城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

而渡河店人行桥,则是官渡河历史上第一座景观桥,也是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亮点工程之一。走在全长260米的渡河店人行桥,两岸风光尽收眼底。特别是紫水下游1号橡胶坝的建成蓄水,使官渡河上游的水位提升了2米左右,昔日的旱河又恢复了生机,近6平方公里、8600亩的宽阔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柔和而静谧。随着距1号橡胶坝4公里的天赐桥2号橡胶坝的兴建,官渡河新增水面3000亩。偌大的官渡河将形成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的两大湖泊。

与河桥相伴的,则是一个个美丽的公园:光州公园、湿地生态公园、盛湾公园、吕围孜公园、沙滩公园……加之沿河景观路、小游园、亲水平台、戏水平台和休闲健身设施的配套完善,一蓬蓬葱绿,一簇簇艳丽,一群群精灵,连同一湾温情、婉转而畅流的官渡河河水,仿佛是神仙作画,如梦似幻,俨然园林水乡,把弦城映照得千娇百媚,让城中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有了好去处。

官渡河的桥、公园是一个完美的契合,桥因河而气派,河因水而灵动,水因园而静柔。园与水一体,城与河共生,独特的湿地生态,涵养了光山城雍容大度、和谐包容的秉性。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如今,经过综合治理的官渡河两岸,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也恰为龙舟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

今年端午节前夕,光山县2017年旅游产业扶贫现场会暨首届龙舟赛在官渡河拉开帷幕。

那天上午,冒着30多度的高温,我一走进龙舟赛现场,就被这人山人海的观众震撼了。官渡河两岸彩旗飘扬,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河岸成了涌动的河流,每个人都翘首向河中张望,都在等待着赛龙舟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一声号令,激烈的赛事上演了!顷刻,战鼓如春雷震动,浪花如春雨飘洒。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劈开水面,极速而行,那昂起的龙头威武霸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每个龙头边都站着一位手持鼓槌的威武汉子,当然还有一位妙龄的“法国女郎”,其面前都放着一面鼓气助威的大鼓。船身上坐着十几位手持船桨的水手。随着“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水手们划着短桨,整齐划一地一起一落,飞速前进,卷起千层浪。

只有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人,才会感悟到划龙舟的真谛。船上两排划桨的水手天衣无缝地配合着,船头呐喊助威的人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船中间擂鼓的人更是拼命击鼓传情,纵身一跃,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船尾掌舵的人奋力地摇曳着。在桨与水的搏击中,龙舟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选手们团结一致、拼搏进取、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精神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此刻,鼓声、人声,声声震耳;汗水、河水,水水相容。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真没想到官渡河龙舟赛和岸上围观的场面是这般的动人心魄!脑海中忽然想起张建封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龙舟是文化之舟、精神之舟,承载着民族厚重的优秀文化,积淀着团结拼搏的体育精神。光山龙舟赛的举办,不仅呈现了光山“官渡清波”之美景,更激发老区人民拼搏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奔向小康。

光山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诞生地,“司马光砸缸”智慧典故家喻户晓、千古流传,故有“智慧之乡”之美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智慧光山的历史经典之一。今天的官渡河治理,更是智慧光山的现代经典之一。

什么是智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宗出处的不外乎以下几种:《辞海》解释“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别、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汉语大词典》解释“智慧是聪明才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智慧是辨别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而《墨子·尚贤中》却是这样解释:“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光山境内还有一条河叫晏河,河的西边有条街叫扬帆桥,扬帆桥的西边有座山叫大苏山,大苏山有座净居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思想发祥地,天台宗智顗大师在此师从慧师而开悟得法,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宗派之一——天台宗。这在我国思想文化和哲学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光山走向世界的一张绚丽名片。智慧光山也许与其渊源至深吧。

在光山县城正大街中段东有个司马光故居纪念馆,这里曾是北宋真宗时期的光山县署官舍。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农历十月十八,司马光就出生于此。

司马光出生时,其父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一天,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在当时的东京(今开封)、洛阳一带,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而他更是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走进司马光故居纪念馆,院中心为司马井、养粹亭,院内曲径通幽、花草繁茂、小桥流水,典雅秀丽。故居内收藏有宋代石碑刻、元代石狮等珍贵文物。但院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院墙边的一组群塑像,一看便知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智慧之光耀中原。近年来,光山县以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司马光智慧文化为先导,成立了司马光文化研究会、司马光历史学会、司马光教育基金会等,大力发展以人文智慧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加快“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文化园”旅游项目建设,使旅游业有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6月1日,国家邮政局还在司马光故居举办了“司马光砸缸”特种邮票首发式。

城市河道是百姓家门口的亲水平台,也是城市品质的一大象征。光山围绕“全面建设中国智慧之乡”的奋斗目标,按照认识官渡河、规划官渡河、建设官渡河的总体部署,近期建设重点是对官渡河区域的路、桥、点、坝、园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把水质改善和绿化造景相结合,造一处水景,添一方绿意,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好风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临水而居,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光山人民素称本邑为“弦山紫水”。官渡河在城市建设者的生花妙笔中,孕育着城市的生命,更展现着智慧城市的内涵。

清澈的河水、茂盛的绿植、壮美的喷泉……官渡河,这条光山人的母亲河,在新时期老区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难道这不正是又一种智慧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