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近日,一场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职业技术培训在新县职业高中紧张有序地进行,来自全县各乡镇7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齐聚新县职高,进行为期15天的职业技术培训,虽然天气酷热难耐,但广大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却非常高。
课堂上,培训老师以种植、养殖两个专业为重点,就生产经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系统、生动的讲解,学员们专心致志地学习,并不断地就有关知识点向老师提问并进行交流;课下,新县职高培训中心的老师还深入各学员家中,为学员兴办的种植、养殖项目把脉问诊,现场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县职高精准扶贫培训班第二期学员,浒湾乡伍榜村贫困户郑德海通过认真的培训和学习,自己兴办的养殖野山鸡项目已经开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马上就要见到效益了。郑德海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家是因为缺乏劳动力而导致贫困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发展一些项目来增加收入,但都因为技术跟不上而失败,不光没有赚到钱,还赔了不少钱。新县职高为我们贫困户举办的脱贫培训班,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缺乏的问题,让我们有了主心骨,发展产业也有了信心和干劲。新县职高为我们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
精准培训,让科学技术成为贫困户自主创业的“定心丸”
新县职业高中校长陈文在介绍,新县是革命老区,也是深山区和贫困地区,这里地广人稀,民风淳朴。
“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新县的广大贫困户致贫原因有很多种,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祸返贫,有的是因缺乏劳动力致贫,还有的是缺乏经济来源致贫。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要求全县各扶贫责任主体单位务必查明广大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帮助广大贫困户树立生活信心,发展经营项目生产自救,最终通过产业带动,帮扶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
谈到精准扶贫和开展职教培训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陈文在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通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广大贫困户在发展项目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技术和信息不足,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因为技术和信息缺乏,导致产业失败而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何充分利用、有效整合新县职高的技术培训和师资力量,系统、动态地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提供精准的脱贫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助推新县扶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一直是我们长期思索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2016年,新县职高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根据新县综合情况和贫困户相关特点,在保证5000名在校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决定举办以贫困户为主要培训对象的“精准扶贫”主题培训班,为广大贫困户解决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缺乏的问题,消除他们发展项目的顾虑,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
据该校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培训中心主任万治国介绍,该培训班以种植、养殖两个专业为重点,采取封闭式教学的形式,免费为广大贫困户提供为期15天的专业技术培训。在培训期间,所有参训人员不仅免收食宿费和书籍费,而且还能领到相应的误工补助,一时间,广大贫困户参加学习的热情高涨,报名的人也络绎不绝。
为了保证精准扶贫培训扎实、有效、持续地开展,取得“培训一批,创业一批,成功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新县职高从众多专业老师里面遴选了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的优秀老师担任授课老师。在理论学习阶段,老师们深入、细致地教授着特色种植、养殖课程,学员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相关知识。为了让精准扶贫培训工作不走过场,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理论课程教授完结后,学员们还要进行为期10天的实训课程。理论和实训课程全部结束后,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程序,广大学员只有通过了职业技能考试后,才能获得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
当第一期结业的学员带着技术走向了社会,开启自己的创业或就业历程后,第二批的培训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新县职高迎来并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光阴似箭,转眼间半年过去了,据万兴国介绍,截至目前,该校已经成功举办了4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217名。广大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鼓起了干事创业的勇气,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有120多名学员已开启了创业之路,该校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举措已初见成效。
引企入校,通过产业带动为老区脱贫工作装上“起搏器”
据新县教体局局长黄本友介绍,新县有一大批贫困户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不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生活难以为继;如果只身到外地去打工,老人和孩子放在家中又没人照顾,成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造成众多的家庭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真实而具体,如果这些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影响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也必将阻碍着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为了满足广大贫困户不离开家门就能就业,不到公司上固定班,在家中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从事手工劳动,就能获得一定经济收入的良好愿望,新县职高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的号召,并在深入调研、对比,反复沟通、协调的基础上, 新县优秀民营企业“德龙玩具实业有限公司”经过严格筛选后成功入校。该企业入校后成立了新的公司——新县职高服装厂。该公司从业人员以新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主,采取计件不签到的薪酬方式,各贫困户可以定期到服装厂领取生产原料,回家后只需按照公司统一要求进行加工并及时将成品送回厂里领取相应的酬劳即可。这样不仅满足了贫困户相应的需求,还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成为可能。
“和新县职高的校企合作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一方面我们公司有了充足的用工保障,另一方面贫困户们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就业,而且我们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较以前都有大幅度的降低,这是一个多赢的模式,我们愿意一直参与下去。”德龙公司的负责人陈俭平说。
“我是从职高缝纫专业培训班结业后来到这里上班的,我今年45岁,身体不怎么好,在别的地方不好找工作,现在在这里上班,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干起活来心情也好多了;在这里做工是计件工资,不用坐班,来去自如,所以不影响我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孩子就在离厂不远的学校上学。晚上还可以回家照顾在乡下的老人。这是在外地打工实现不了的。我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好政策,也感谢新县职高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便利的工作,我准备在这里一直做下去。”正在服装厂领取服装原材料的叶志凤感叹地说。
据万治国介绍,通过不断发展,新县职高服装厂不仅成为德龙公司的定点生产单位,还接到社会其他企业不少订单,已经开始承接各种服装来料加工业务。目前,该企业运营正常,已有32户贫困户陆续成为该企业签约员工。德龙公司在新县还有9家分公司,新县境内类似德龙公司这样低劳动强度,对生产技术和环境要求不是很严的企业还有20余家。新县职高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力争让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企业入驻新县职业高中,以达到进一步深化引企入校工作机制,建立广泛的校企合作工作体系。
模范带动,让成功的先例为前进的道路点亮“启明灯”
“党和国家近年来极力推进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万众瞩目,惠泽众生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任重道远,势在必行的伟大事业。精准扶贫工作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搞好这项工作,心中不能有一丝侥幸和懈怠,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充当马前卒,当好排头兵。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更要整合好自身的教育培训资源,培养和引领一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和致富带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培训一批,创业一批,致富一批,带动一片’的方式,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帮扶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充分展现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教育人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新县职高服装厂车间内,面对记者采访,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厚谦掷地有声地说。
唐世进、刘新荣夫妇是新县职高精准扶贫培训班第三期学员,学的是养殖专业,他们也是新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培训结业后他们顺利进入新县一家养牛场工作,现在他们俩的收入一点不比在外打工差。据唐世进介绍,这家养牛场总投资500多万元,因为投资大,风险高,所以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不是在职高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学到了专业的养殖技术,他们夫妻俩是不可能成为该场职工的。“我很珍惜这份工作,也很感谢新县职高,我的公公婆婆身体都不好,公公是二等残疾,不能干活,走路都困难,我的大儿子在郑州上大学,小儿子在新县八里畈中学上初一。我和丈夫一起在这里干,一来有收入供孩子们上学,二来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老板满意我们的工作,我们也很珍惜眼前的生活。”刘新荣热泪盈眶地说。
“由于老婆智力有问题,孩子又小,家里的重担全落在我一个人肩上。我是又当爹又当妈,孩子需要照顾,地里农活又多,根本不能外出打工。两年前,为了改善家中的经济状况,我养了1000只野山鸡,但因为没有技术,死了200多只,当时我都快崩溃了!自从参加了新县职高举办的扶贫培训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种植高产水稻、珍珠花,我养的鸡和猪再也没有发生过疫情,已经开始回本赢利了。下一步我还将发动周围的邻居,利用自家闲散的空地和多余的劳动力,一起来养鸡和养猪,争取自己也能当老板,过上好日子。”谈到自家的脱贫致富事业,郑德海心中涌起无限的信心和期望。
“不管是举办精准扶贫科技培训班,还是‘引企入校’,走校企合作路子,这都只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只是服务精准扶贫工作大局一个细微的举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精神,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培训工作力度,让更多的人学到实用技能,为地方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服务好精准扶贫工作大局,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展望未来的精准扶贫培训工作,陈文在踌躇满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精准扶贫的大道上,务实、拼搏的新县职高人,必将一步一个脚印,稳健而激情地探索、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