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慧
在众多类型的贫困户中,最让人感觉艰难的是因病致贫的农户,他们生活困难重重,由于自己没有后续发展脱贫的能力,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驻村工作组及村两委的帮扶,脱离贫困的可能性极小。令人欣慰的是, 这些贫困户不甘于贫困,乘着精准脱贫政策的东风,坚信只要自己肯吃苦,不怕累,付出就会有收获。
“我们村东任庄村民组的任治海就是依靠党的好政策,一家人都勤劳苦干,不等不要,今年他们家达到了退出贫困户的标准,为全村贫困户主动脱贫树立了榜样,也了却了我们大家伙儿的一件‘心事’。”淮滨县台头乡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邢杰对记者说。
7月10日一大早,记者在邢杰和村支书沈建鸿的带领下走进了任治海的家。任治海和老伴儿正在吃早饭,饭桌上有玉米粥、馒头、糖蒜,还有自家腌的咸鸭蛋,虽然简单但也营养全面。“老任,这早饭不错呀!”沈建鸿大声地打着招呼,“现在日子好过了,就是得吃点儿好的!”任治海看来了客人,连忙搁下饭碗热情地让我们坐下。
任治海今年65岁,家里除了他和老伴儿,还有儿子、儿媳和两个不满6岁的孙子,全家6口人、6亩地。2012年以前,家里靠着6亩地和他在县城工地打工的收入,日子也还算过得去。平静的生活于2012年被打破:任治海被确诊为贲门癌,虽然经过治疗病情得到了控制,却也让原本殷实的生活变得困苦不堪。2014年,任治海家被识别为贫困户。让任治海及家人感到温暖的是,党委政府成了他们一家强有力的“靠山”,他们家的脱贫问题也成了各级扶贫干部的一件“心事”。包村工作组及村支部及时为他办理了低保。紧接着,到户增收入股豫南面粉公司、社会保障扶贫、办理慢性病卡等一系列政策相继落实到他们家。任治海说,给他帮助的,不光有好政策,还有好干部。包联他们家的县、乡、村干部把他家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凡事替他跑前跑后。“乡里和村里帮助我家种上了弱筋小麦,这样每亩地可增收340元,他们还帮我的儿子学车,拿到了驾驶证,给他在县城的工地找了一份工作,一个月能挣将近3000元。机关事务局的周晓燕局长给我的儿媳妇在华联超市找到了工作,这样她既可以照顾家里的老小,每个月还能挣到1700块钱的工资。”任治海笑容满面地说。邢杰告诉记者,任治海家里人都特别勤劳能干,他的儿子看到给工地拉沙和石子能挣钱,去年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辆农用小货车,专门给县城的工地拉沙,起早贪黑地一年能挣3万多元,这样算下来,去年他们全家人均纯收入是7400多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村里现在很多人都盖上了楼房,明年我们家也想盖个二层楼。现在政策好,我现在就是要把身体养好,多活几年!”任治海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