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闲置多年的渠塘翻整一新,老旧茶园换了新苗,你看,我们这哪儿是贫困村,分明就是美丽乡村嘛!”昨日,在光山县凉亭乡石盘冲村兴发水产养殖合作社的鱼塘前,合作社理事长官端贵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感慨万千,“多亏了陈书记啊!要不是他的‘舍’,何来村里的‘得’!”
“陈书记2001年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时才35岁,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建强班子,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被吸收到村党支部。”村支部委员胡道胜说,那时村两委干部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于新政策和村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在理解和执行上都有些吃力。
“舍掉”亲情、友情的陈明光,得到了一个精干的村两委班子。有了80后、返乡大学生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村里的工作立刻有了起色: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创办合作社、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从县直各单位的领导,到在外创业成功的老板,只要是在乡里、村里工作过或是本地人,陈书记都去拜访过,想让他们支持一下村里的建设。”包村乡干部宋承继说,无论是修路、通水电、改造茶园,还是给贫困户办贷款、办低保,只要能争取的扶贫项目和资金,他都能比周边的村优先争取到。
“‘假私济公’在陈书记身上也是常事。”宋承继回忆道,前些年村里经费紧张,陈明光为了给村里修水泥路,多次到县相关部门申请修路扶贫款,路费和住宿费都是他背着老婆从家里存款中“偷拿”的。
“他可真‘难缠’啊!”已退休的光山县交通局原局长张宗全曾任凉亭乡党委书记,忆及往事,他打趣道:“明光和我因工作关系是老朋友了,一开口不是要修路的专项资金就是要项目。要不是他这股子钻劲儿,石盘冲村村民组通水泥路至少晚上两年。”
多年来,他舍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舍弃了当村干部前经营建筑生意的大好“钱程”,却得到了全村的“旧貌换新颜”,得到了村民和脱贫户的一张张笑脸……
在陈明光的笔记本扉页上有一首名为《村官》的打油诗,他时常以此勉励自己:说你是官不是官,能撑百姓一片天。张家李家要致富,全靠你把红线牵。说你非官亦是官,昂首阔步走在前。“三农梦”是“中国梦”,当好村民“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