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丽
2011年,教育部的教基二[2011]8号文件《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中,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提出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为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及各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多项规定。三令五申要求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然而这一现象却依然存在。笔者通过对淮滨县农村幼儿园实地调查发现: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单一,健康、社会、艺术、科学内容开设不齐全。语言领域教育内容单一,只涉及儿歌、识字、拼音、写字;科学领域只涉及到数学部分,数学也仅限于口头数数、加减法、写算式。
(二)教学模式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表、教学模式和小学一样。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只是空谈。上午三节课,下午三节课。其实就是一所小小学。
(三)教育环境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很多幼儿园以为把墙壁刷的五颜六色、花花绿绿就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把幼儿的桌椅和小学摆放的一模一样。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
(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倒逼幼儿园小学化
家长只能看幼儿显性的、外在的行为(识字、拼音、计算),看不见幼儿内在的、隐性的学习品质。在游戏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优良品质家长看不见,只看见孩子天天都在玩,不懂孩子玩的价值是什么。于是家长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否则就把孩子转走。家长之间攀比,别人家孩子都会写拼音、做计算题,回家还有家庭作业,我的孩子天天就知道玩,以后怎么能比得过?攀比、焦急的心态也会让家长逼着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
(二)幼儿园自身原因小学化倾向
1.师资匮乏,使幼儿园不得不小学化倾向。
目前,幼儿园师资水平有待于提高。许多自聘教师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只能教孩子自己孩子儿歌、20以内的加减法。这在农村幼儿园十分普遍。她们的主要任务看着孩子别出安全事故,顺便教点东西。
2.物质资源有限,班额过大、没有场地和游戏设施,幼儿园只有小学化教育
农村幼儿园没活动室、缺老师,形成大班额。有的班级七八十人,更有甚者一百多人。两个老师能把这么多的孩子看住不出安全事故,就很了不起,无法开展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活动。没有户外活动场地和游戏设施,教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为了生源,迎合家长,幼儿园只得小学化
生源是幼儿园的生命线,为了幼儿园的生存,不得不违心的迎合家长,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三、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危害是巨大的,不仅损害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阻碍了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笔者和同事选取200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了解3-6岁留守儿童同伴交往主动性和不适宜现状统计如下:
从表5、表6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3—6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总体水平偏弱,幼儿社会交往主动性差,但幼儿社交行为不适宜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造成这种不一致是因为幼儿园小学化教学
(一)幼儿园小学化教学模式,使幼儿很少有主动交往机会,教师很容易判断幼儿是否有主动交往的行为。正如表5显示幼儿交往主动性分值很低。
(二)班额过大,老师怕出安全事故,通常对孩子态度严厉,甚至有体罚。孩子害怕老师,不敢与同伴说话,根本不敢与同伴交往。、没有场地和游戏设施,教师无法给孩子创造交往的环境。没有交往就不存在交往过程中的不适宜行为,表6中幼儿交往不适宜的分值反而偏高,反向说明了小学化倾向使幼儿根本没有交往的机会。
小学化倾向严重阻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防止小学化倾向是规范学前教育的第一步。(作者单位:淮滨县直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