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康松
昨日,记者从市七中获悉,2017年中招,该校共626人参加考试,有131名同学取得600分以上的好成绩,占考生总数21%,比去年上升了14.7%,在全区乃至于全市都处于领先水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校校长杨漾心中百感交集。她说:“信阳市七中是一所具有近百年辉煌历史的学校,学风严谨,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我们曾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也承载着众多学子的青春和梦想。近年来,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学校领导班子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带领广大教师坚决走‘小班制、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学校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步入高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小班办学,让孩子们普享爱的阳光雨露
长期以来,“大班额”现象一直是各大中城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校,近百人挤在一个教室内,既不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全面关爱每一个学生,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基础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不解决,必将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健康、均衡发展。在市七中,该校不仅消除了“大班额”现象,其“小班额”办学模式也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市七中是浉河区初中阶段唯一一所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也是浉河区城区校园面积最大、环境最美的学校。“近年来,面对各城区学校普遍存在的‘大班额’问题和‘井喷式’就学需求,学校班子成员的思想保持高度冷静,顶住重重压力,坚持‘小班额’教学的发展之路。”在采访中,刘友军副校长告诉记者,“在市七中,我们每个班级都保持在46人左右,教学环境宽松,工作压力相对轻一些,老师们才有更多的精力和可能去全程、动态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爱好诉求才能及时得到关注和满足。在家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最爱;在市七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高度关注和殷切关爱。正因为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和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才能呈现出如此优质、均衡的良好局面。”
名师云集,高素质团队让学校书香满园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老师是教学活动重要的践行者。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也将会造就什么样的学生。在市七中,有一大批慈爱、静恬、智慧、敬业的老师,她们用高尚的师德感召引领着学生,用精湛的教学水平、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让学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泛舟在知识的海洋中。
作为全市初中阶段唯一一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杨漾校长,在谈到市七中的教师队伍时,心中也是充满着由衷的自豪。杨漾说:“市七中的教师队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职称较高,队伍强大。我们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76名,省级劳动模范2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8人。广大教师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高尚的师德在我市美名远播。二是名师云集,经验丰富。我们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近50岁,大部分都是在教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教学经验极其丰富,教学风格自成一体,这里面包括语文特级教师张的,数学王子刘明河,诙谐幽默、寓教于乐的物理名师贺三林,拥有英语学法秘籍的郭泓老师……三是师慈生敬、风清气正。岁月的沉淀和自身的修为,让市七中老师们的身上没有了青涩、没有了偏激,更多是对理想的追求,对责任的担当和对学生的慈爱。我们好多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一个慈母,更像一个精神贵族,用高洁的品质和高雅的情操,引领着学生去攀登人格和智慧的高峰。”
轻负高效,学生在快乐学习中百花齐放
是让学生在快乐、生动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及时理解、掌握并充分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养分,还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打疲劳战,通过海量的作业和沉重的负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这一直是市七中广大老师们反复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只有老师们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点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直接、有效地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及时掌握运用,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课下给学生们充分休息和锻炼的时间,才能确保学生身心和智力的全面、健康发展。”曾经是七中的学生,现任该校七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的董志崇老师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市七中就读时,老师们是这样教的,她现在回到市七中任教后,也是这样传承并教育学生们的。
喜看桃林多硕果,一路辛勤一路歌。多年来,市七中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曾多次摘取中考桂冠。良好的学风、优秀的人格和稳定的心态,让众多市七中毕业生相继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等学府,如胡浩楠、郝有峰、陈家乐、夏鹤鸣等。不少优秀毕业生相继走向重要的工作岗位,有的还远赴欧美学习深造,如郝蕾、郝蘅等,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绘就着个人精彩而不平凡的人生。信阳市第七中学也相继荣获省基础教育教学实验基地、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等数十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