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磊
冯楼移民安置点位于平桥区长台关乡政府对面,负责安置平昌关镇母子河村移民438户1661人,该安置点房建工程于2016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作为平桥区开工时间最晚的安置点,提前6天完成了房建工程,在全区的安置点进度排名中也多次靠前,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称赞。目前,该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成为平桥区8个安置点中一匹全程加速一路赶超的“黑马”。
前日,记者来到长台关乡政府,一睹这匹“黑马”的风采。
高度重视,组织有保障
长台关乡把移民安置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民心工程,列入项目建设“第一号工程”,及时成立乡移民指挥部,乡党委书记任指挥长,抽调包括4名班子成员在内的18名同志充实到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移民征地、信访稳定、工程监管、后勤保障四个领导小组,把母子河村支“两委”也纳入指挥部成员中,良好的组织保障使工程建设始终在强有力的指挥下高效推进。
统筹协调,科学排工序
冯楼移民安置点起步最晚,但建设完成的时间节点和其他安置点同步,为不耽误工期,工程建设中必须交叉施工,房屋、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指挥部把安置点进行区域划分,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首先在西部区域启动房屋建设,待房建基本结束,立即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进场施工。房建转入中部区域施工后,西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依次类推,压茬进行,有效缩短了整体工期。充分发挥指挥部的综合协调总指挥作用,聘请市五建公司专业技术人员为甲方技术代表,要求充分熟悉房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各道工序,发挥甲方代表和监理的业务能力,最大限度协调指挥好各项施工。各施工单位听从指挥部调度和安排,减少交叉施工中的矛盾。树立大局意识,让各施工单位明白,安置点建设整体一盘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施工环境,要相互配合,科学组织。
抢天夺时,全力追进度
今年3月份以来,安置点建设时间越来越紧、任务越来越重,降雨天气等客观原因又不同程度存在,导致工程进度比前期缓慢。乡指挥部研究决定,不再每周二召开例会,改为每日召开现场会。只要不下雨,每天早晚两次现场工作会,乡党委书记或分管领导和监理及各施工单位负责同志一起到安置点内,发现问题现场商讨,就地解决。特别是在5月12日以后,离房建工程完成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指挥部随即组织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每天工作时间为早6时至次日1时。乡党委组织委员刘巍告诉记者:“5月份农忙缺工人,乡指挥部就组织相关人员每天早上5时在红星广场现招临时工人,包大客车将工人送到安置点,10天内共运送民工达1500人次。由于人员组织得力,终于在5月31日前完成房建工程的所有扫尾工作,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将心比心,严把质量关
移民工作是政治任务,是民生工程,不仅肩负上级的重托,更是历史的使命。“老百姓背井离乡,为了让他们早日搬进新房,我们将心比心,所有工程都要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长台关乡党委书记王祖生坚定地说,为保证安置点工程建设质量,乡里不仅让移民群众和移民代表到现场来监督,还请市质检站工作人员来检测,并在项目建设一开始就聘请市五建公司的专家余北山全程跟进施工,加上监理单位和市住建局等各部门的监管,为严把安置点建设质量关提供了“四重保险”。
民生工程,质量永远是第一位,追进度是移民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保质量则是将心比心,是为了让移民们住上满意放心的安置房,走上平坦舒心的康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