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花少成的“脱贫大车间”


本报记者 曾令菊

小巧玲珑的黑底红玫瑰手提小袋、简约美观的黄底白纹中型挎包、大气质朴的黑、粉、蓝等纯色背包……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商城县余集镇花湾村的锦华手袋厂,只见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工位上忙碌不停,已经完工的各式成品整齐地摆放在车间一角。

今年47岁的花少成是锦华手袋厂的厂长,他曾经因家庭贫困在广东的一家手袋厂打工多年。5年前,积累了一些资金和技术的花少成决定回乡创业,带领周边更多的乡邻共同致富,于是投资50多万元创办了这个锦华手袋厂。目前,他的工厂已带动附近村民200多人增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大车间”。

“我每天忙完庄稼、菜园,伺弄完家务活儿后,就到这里来做做手工,一个月能轻轻松松挣2000多块呢!”花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善学,家里人口多、收入少,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和高中,家庭经济条件一直不好。她曾经在附近的超市打工,每天上班时间长,月工资仅有1000元。“在这儿上班,时间宽松,收入不少,家里的活儿一样都没落下,真的很好!”余善学说。

“我们是计件发工资,多劳多得,有的熟练工能一天就拿到200多块呢!”花少成介绍说,工厂主要是从位于杭州的总公司进材料、接单子,然后代加工,成品主要销往欧美地区,每月都有20余万元的营业额。因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所以厂里订单充足。周边的留守妇女们每天早上来上班,中午在厂里就餐,每月都能拿到1500元到3000多元不等的工资,既照顾了家,又挣到了补贴家用的钱,所以越来越多外出务工人员选择留在家门口就业。

“工厂面积现在已有1000平方米,能容纳80多人同时工作,但规模还是有点儿小。”对于未来的发展,花少成有着清晰的规划:要扩建厂房、升级设备,适应产品档次不断提升的需求;要在附近开办两个能容纳40余人的加工分点,满足更多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还要建职工宿舍,方便愿意加班的员工食宿。“把工厂做大、稳定发展后,就能吸纳更多的乡亲,特别是还没脱贫的乡亲们来上班,帮助他们尽快摘下贫困户的帽子,过上幸福安乐的好日子。”花少成满怀信心地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