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绣花功夫”绣出“幸福王庄”


本报记者 黄慧

“‘绣花’的要义在于‘精准’,在于下针准、力度稳、多创意,脱贫攻坚尤其需要‘绣花功夫’。最近这段时间,我们针对群众的迫切需求,拉单子、定规划、紧实施,一针一针把脱贫实事‘绣’到位。这不,这条长2.4公里、宽4米的水泥路马上就要修通,村民们从此可以告别祖祖辈辈走泥巴路的历史了!”昨日上午,晒得满脸黝黑的淮滨县台头乡王庄村“第一书记”邢杰干劲十足地对记者说。一旁的村支部书记沈建鸿也骄傲地冲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在王庄村马庄村民组道路施工现场,正在路边花生地里锄草的村民帅洪发夫妻俩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帅洪发两天前才从外地结束打工回家,看到水泥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就和老婆商量,决定以后不出去打工了。“外出打工千般好,不能照顾小和老呀!”帅洪发感慨地对记者说,“以前马庄都是泥巴路,收的庄稼都拉不回家。现在路修到家门口了,我家的花生别人开着车直接到地里就可以收走,根本不用我再拉到集上卖了。我相信以后在家绝对不会比在外打工挣得少!”

“虽然京九铁路、信淮公路穿村而过,村里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10个村民组过去几十年一直不通水泥路,成了村民们最头疼的事儿。”邢杰说。据他介绍,目前该村共有2085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5户294人。

“要想富,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王庄村要脱贫,道路要先畅通。”为此,邢杰和村“两委”班子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先后建成5200米长的村内主干道、6400多米长的村内次干道,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今年年初又投入3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广场。

王庄的路修好了,邢杰和沈建鸿还放心不下另一个“绣花针”的着力点——灌溉稻田的机井。万围村民组的毛春友种了十多亩地,往年这个时候他最担心的就是给水稻浇水。“以前村里都是我们自己打的小井,深度达不到,浇灌高峰期电力也不够用,有一年我们组有80多亩的水稻旱死了,真是让人心疼呀!现在好了,今年村里出资金给我们打了80多米深的机井,通上电就能抽水,再也不怕旱了。”毛春友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做好‘绣花’功夫,就不能做做样子,摆摆造型,而要在真干、实干上下功夫,只有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深入,才能真正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看,经过我们认真地‘绣花’,‘幸福王庄’已经近在眼前!”说这话时,幸福感和获得感已经洋溢在沈建鸿的脸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