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政协之声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息县政协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段亮

“文化遗产是祖先的,是我们的,也是子孙的。请给自己多点责任,给后代多些财富!”

“文物保护应留‘遗产’而不留‘遗憾’,呼吁政府持续加大对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实行开放性,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更有生命力。”

……

近日,息县政协就全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政协委员对调研报告的修改建议。

作为“中华第一县”,息县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现有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376处,其中古遗址229处、古墓葬51处、古建筑3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9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方面,共搜集线索近8000条,调查项目涵盖方言、民歌民谣、民间舞蹈、故事传说等12个门类。

一直以来,政协委员们对于县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都非常关注。从2014年开始,息县政协先后11次组织委员调研,并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还多次在县委和县政府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建议的座谈会上建言献策。2014年10月,根据政协委员反映的社情民意,县文广新局对王堰桥进行了及时妥善的文物保护;2015年9月,县政协文史委联合县文化馆,为县域特色文化挖掘与传承工作科学建言,助推民间舞蹈“板凳龙”、民间戏曲“嗨子戏”入选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6月,县政协持续献计助力的中国社科院息县“五七”干校旧址,成功入选河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7年3月,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文化振兴工程”的号召,县政协组织牵头成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调研组,先后深入古息城遗址、太子庙、文庙、龙门巷等地视察,通过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和掌握息县文化遗产现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协历时3个月,多方求证,集思广益,数易其稿,形成了数据翔实准确、对策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努力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