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权(右)、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麻天祥(左)与季羡林先生(中)的合影

王照权

2009年7月11日,按照民间的说法是一个很重的日子。在这一天,国学大师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先生竟同日辞世,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常人,我原本没有资格作文悼念二老,但我还是想将有幸与二老结缘的事写出,以示悼念和追思。这种缘分的链接者就是光州大苏山净居寺。

光州大苏山净居寺是天台宗二祖慧思道场和三祖智顗学法得法之地,是中国化佛教天台宗思想的发祥地。然而,由于历史的沧桑和交通地理等原因,人们几乎淡忘了文化高山——大苏山。作为光州的一个子民,虽位卑人微,但不可没有一颗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赤诚之心和责任感。基于此,我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始“不务正业”地管起还大苏山净居寺历史地位的“闲事”来。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麻天祥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我于1999年10月开始着手筹办“光山净居寺与天台宗”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时间定于2000年5月26日—28日。为提高会议的权威性和学术地位,麻天祥教授于2000年4月30日夜给我打电话称:全国的人文佛学专家正在北京西山香山饭店开会,研究《中华佛教史》的编纂工作,要我带着请柬到北京面请专家与会和考察大苏山。

我于5月2日中午火速赶到北京西山香山饭店。此时的香山饭店,真可谓大家荟萃,群星灿烂。当天夜里,在麻天祥教授的引见下,我逐房间地拜见了汤一介、杨曾文、洪修平、孙昌武、龚杰等著名专家教授。10年过去了,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拜见和邀请的情景。麻教授在向专家们介绍我时特意用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来自光州大苏山的王局长。”让我更激动不已的是,专家们几乎是用同样的声调和眼神对我说:“你真来自大苏山?那可是智顗开悟的地方。”我虽然文化低浅,当时还不大懂我国的佛教史和佛学,甚至连自己家乡赫赫有名的“大苏开悟”的内涵都不清楚,但专家们这短短一句话,就使我顿时明白了大苏山的地位一定非常重要。特别是5月3日夜晚,麻教授带我去黄心川老先生家里拜访,黄先生一听说大苏山的现状和我们的来意,就直接当面承应:“这个会我去定了。”5月4日夜8时许,麻教授还带我谒见了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朱老说:“‘大苏开悟’的故事,我读高中时就知道。召开这样一个研讨会意义不一般,也许是开创性的。因为,过去人们说到天台宗时,谈天台山多,谈大苏山少,谈智顗多,谈慧思少。”

在香山饭店的两天里,最令我永志不忘、激动人心的一刻,就是在5月3日早饭后约9点钟,麻教授带着我沿着曲径通幽的廊道向饭店后花园去拜见国学大师季羡林,要我向季先生汇报研讨会的筹备情况,以听取先生的要求和教诲,并一再叮嘱我要言简意赅,因为先生年事已高。说实在话,我当时只知道季先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但了不起到什么程度,我是无知的。在后花园的院子里,我远远看见一个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人端坐在椅子上,给人一种仙风道骨之感。麻教授走近前轻声地说:“季老,这就是光州大苏山的王局长。”我随即躬身前去握着老人的手说:“季老好!”老人笑盈盈地说:“大苏山了不起呀,‘大苏开悟’意义大呀,你们光州人有福气哇!”顿时,一股暖流传遍了我全身。我按照麻教授的要求简单介绍完研讨会筹备情况后,老人十分认真地说:“一定要把这个会开好,开成功,要把慧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弄准弄清楚。”无疑,季老的这一要求和希望为研讨会起到了把脉定向的作用。会议的结果完全证实了季老的要求和指教:天台思想发祥于大苏山之阳,慧思为天台理论的奠基者,大苏开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千古绝唱。

在拜见结束时,麻教授提议说:“季老,基层来的人见您不容易,留个影吧?”季老风趣地回答:“好!我就再当一次‘道具’。”于是,我和麻教授站在季老的身后留下了这张终生难忘的合影。季老仙逝的噩耗传来,我再次手捧照片,默默地回忆着在西山拜会季老的情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崇敬、悲痛和缅怀之情难以言表。

2002年春,为借助“光山净居寺与天台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对大苏山净居寺的宣传力度,县里拟重建大苏山顶上的紫云塔。我立即将这一消息告之麻教授,请求他为紫云塔重建撰写题记,并请他帮助找一位有名望的学者为紫云塔题词。麻教授欣然应允,随后即撰写了“重建紫云塔题记”。他还要求我将光山的历史、现状和大苏山基本情况写一个简单介绍,以备请专家题词之用。但我怎么也没想到,他请题词的人竟是国学大师、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两个月后,麻教授果真转来了任继愈先生为紫云塔的亲笔题词。题词刚劲洒脱,富有立体之美,尽显大家手笔之风。我想,这既是任先生对大苏山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大苏山净居寺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和发扬的鞭策和厚望。任老虽然身入重霄九,但紫云塔的题词却永远留在了大苏山,激励着后人永远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祖国的全面发展努力奋斗。

二老驾鹤仙去,苏山垂泪送别。我们只有不辜负二老的厚望和期盼,保护好、继承好、建设好大苏山净居寺这一优秀文化遗产,才是对二老的最好怀念和追思。

大苏山有了二老的关怀和仙迹,更加增添了无比的神韵而光照人间。(2009年7月12日于光州大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