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 农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移民之路勤为径 排除万难苦亦乐


——平桥区翟寨村移民迁建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徐磊

6月18日,平桥区平昌关镇翟寨村56岁的村民祝凯启在一栋新建的楼房中仔细查看,丝毫不觉得天气炎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因为搬进新房的日子更近了,美好的生活快要开始了。

祝凯启是村里的移民安置房建设监理代表,见到记者采访,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过来,对记者说:“安置房建得很好,房子的设计、规划、选材用料都征求了移民的意见。你看我们这里还规划了一个30多亩的农贸市场,另有景观绿地,很快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看着一排排即将竣工的楼房,世代都是农民的祝凯启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赶上出山店水库建设,家里的土地被征用,祝凯启和他的乡亲们一起就近搬迁。在新居建设过程中,他还和几个乡亲被选为移民代表,专门监理安置房建设。他们每天都要来工地走一走,看看房子修建的质量和施工进度,发现问题,马上向村主任卢有林反映,一般当天就能解决。

卢有林说:“这是移民安置户将来生活的地方,因此我们从一开始的规划设计,到整个建设过程,都非常尊重移民的意见,高品质规划建设,选用好的材料,同时让他们参与到建设中来,共同为明天的美好生活出谋划策。接到群众的意见,我们会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做到群众满意。”

翟寨村有移民2774人,第一批搬迁464户,涉及1860多人。卢有林清楚地记得,去年8月18日上午10时,在一阵鞭炮声中,翟寨安置房建设开始了,大家抢天夺时,保质保量推进工程建设。为了让移民早日住上满意的房子,他和乡里派来的驻村干部刘建一起,开始了一段艰苦而又幸福的日子。

刘建是平昌关镇驻翟寨村的移民干部,他每天早上7时就来到工地,绕着新房转两圈,看看这86套安置房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下午6时30分之前再转两圈,施工人员够不够、每天每一栋楼工程进展到哪一步,都要心中有数。

刘建告诉记者,翟寨村是平昌关镇最远也是施工条件最差的移民村,四周都是泥土路,一到下雨天,施工就举步维艰,后来他们想了个办法,在泥土路上垫石渣、铺铁板,走车运料,租用村民的旋耕机来拉运模板;没有水源,每天到村民家里“借水”用;经常停电,他们就向上级反映,积极解决用电难题。自开工以来,刘建和卢有林就开始了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的生活,鞋子走破了五六双,最忙的时候3个月回家一次,虽然又苦又累,但他们的心里却是甜的。

移民干部的工作不仅承载着移民们的愿望,也承载着上级领导的期望。每天,来自市、县、乡的督察小组都会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全面督导,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每天一次督察,三天一次评比,对安置点建设中进度快的进行奖金奖励,对进度慢的通报批评。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刘建、卢有林和施工队伍一起,“抢阴天,战雨天,晴天一天当两天,昼夜不停拼命干”,在不足10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86栋安置房的房屋主体、内外粉刷、水电及门窗安装任务。

每日一督察,每日一通报,三天一排名,每个安置点房屋主体、内外粉、门窗和水电分别完成了多少,有哪些问题可以现场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商讨解决,都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平桥区出山店水库移民安置建设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远清说:“平桥区安置点多,位置相对分散,为保证工作进行得又稳又快,移民干部加班加点是常态,大家星期六休息不保证,星期天保证不休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翟寨村安置点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移民安置点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加班加点赶工期,加人加料保质量,让咱们的安置房能够尽快完工,移民们早日入住,也算是我们为出山店水库建设出一份力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