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 合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既是“教学名师”也是“爱心妈妈”


——访2017年河南最美教师候选人之一、信阳农林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师王德芝

本报记者 马迎春 见习记者 张天源

近日,2017河南最美教师20名候选人已正式产生,我市两名教师光荣上榜。两名上榜的候选人分别是54岁的信阳农林学院教师王德芝和38岁的信阳市浉河区吴家店镇太阳坡村东校教师程东。昨日,记者采访到了信阳农林学院生物技术系教师王德芝教授,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

朴实、慈祥是记者对王德芝老师的第一印象。进一步采访,记者了解到,她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教学名师”,也是农民爱戴的“三农专家”,还是学生们心目中的“爱心妈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情,2011年她被评为省级农业科技“优秀特派员”;2012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身边的榜样”暨“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013年度获得河南省“教学名师奖”。

王德芝告诉记者,从教29年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担任了《微生物学》《食用菌生产技术》《食用菌遗传育种》等授课任务,每学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

“我主要从事微生物和食用菌生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食用菌制种、栽培及加工有专长,所以我认为自己应该注重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势,产学研结合,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这才应该是一个老师最美的地方。”王老师说道。

正是在这样朴素思想的指导下,多年来,王德芝坚持参加科技扶贫和“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辐射到信阳周边及外地多个县、乡(镇)。通过电话、QQ、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对菇农们进行指导和帮助。2014年3月,她还为山东潍坊、淄博的有些种植户解决了金针菇染病腐烂问题,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2015年10月她为江苏金坛白玉菇种植基地指导解决了白玉菇染病畸形问题,也挽回了可观的经济损失。“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近8年期间,王德芝老师还在一直无偿扶持信阳谭家河乡大庙畈村的一位残疾人,如今这位残疾人栽培食用菌已经走上致富路。

“爱学生,就要帮助学生成才!”王老师目光坚定地说道。为了帮助贫困学生尽快成材,王老师不仅经常给贫困学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而且还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帮扶计划。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向学生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实际操作。

王老师告诉记者,近两年,在她的帮助下,残疾学生孙少华、皇甫梦杰熟练掌握了食用菌制种、栽培技术,学会了20多个食用菌品种制种、栽培管理技术。“这两个孩子很刻苦,学会了技术后,他们的笑容明显比以前多了,自信心也出来了。看到他们这样,我也真的很开心!”也正因为王老师的博识、慈爱, 2012年她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身边的榜样”暨 “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专家妈妈”“爱心妈妈”。记者采访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了她与学生之间“情同母子”的师生情谊。

“我觉得我的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都是我的孩子,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也很开心能当他们的老师。”王德芝老师笑着对记者说道。

自1997年筹建信阳农林学院食用菌协会至今,王德芝一直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为校食用菌协会会员义务授课,不计报酬。20年如一日,其中辛苦不必多言。在她的辛勤耕耘下,校食用菌社团如今也成为全校最大、最活跃的社团,深受师生的赞扬,还多次获得校级“五星级优秀社团”。

“我有好多学生现在都在食用菌大公司当骨干,也有自己创业当老板的,还有继续读博、读研的孩子们。我经常会在各种国家级食用菌相关活动中再次看到他们,看到他们做得这么好我很欣慰!”说起成才的学生,王老师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和自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老师的家庭状况,得知她的丈夫已经下岗10多年了,家庭并不富裕。但说起家庭情况,自信、乐观、阳光的气息洋溢在这一位“最美教师”的脸上。“我的家庭很和谐,我和爱人很相爱,而且我的女儿在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已经公派留学美国硕博连读!”。

采访最后,记者询问了王老师对于本次“最美教师”评选的看法和期待,她笑着告诉记者:“这次荣誉是对自己的鼓励也是鞭策,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用更高的要求来鞭策自己去做好该做的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