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科 教 PDF版阅读

信阳日报客户端

一端在手 信息全有

实现职普教育均衡发展 助推新县脱贫攻坚


——访市人大代表、新县高级中学校长苏锡永

本报记者 冯康松 马迎春

从普通教师到教育专家,从普通班主任到知名校长,市人大代表、新县高级中学校长苏锡永,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6年,担任校长职务8年。在担任新县高中校长4年多的时间里,这所山区高中高考成绩显著提升,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过线率为36%,二本以上过线率为75%,三本以上过线率为96%,在我市同类学校中位居前列。

市“两会”之后,苏锡永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已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努力的新方向和前进的新动力。

关于教育扶贫,苏锡永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市长尚朝阳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7年全市的9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代表,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把报告的精神宣传好,把报告的举措落实好。

提起脱贫攻坚工作,苏锡永认为,教育系统要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着力开展教育扶贫,敢担当,有作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更大成绩。

如何进行教育扶贫,苏锡永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鼓励贫寒学子刻苦读书,立志成才。教育脱贫是最稳固、最有生命力的减贫方式,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性扶贫,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作为革命老区新县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倡导助学扶智,鼓励立志成才,利用学校优势,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让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学业,考入理想大学,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目标。对学校承担帮扶责任的贫困家庭,学校组织助学扶智帮扶活动,定期召集在校学生通过看励志视频,开展励志活动,讲身边故事等方式,鼓励孩子立志成才,考上理想大学,走出大山,学到真本领,带动家庭彻底脱贫。

二是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绝不允许因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发生。教育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这20项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中,特别是普通高中、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的同时,让贫困地区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知名高校深造,圆了贫困地区贫寒学子的大学梦。新县高中在高一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彻底排查,组织教师到学生家庭走访,全面、精准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后,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库,严格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和住宿费,同时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对学生进行资助,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还拿出资金专门进行资助,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三是做好技能培训,让不能进入高校的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为带动家庭脱贫打下基础。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要关注贫困家庭,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一部分不能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内提高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改变思想意识和劳动形态,最终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谈到新县的高中教育,苏锡永从新县的教育现状和长远发展等方面,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县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苏锡永说,新县教育整体发展较好,但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相对滞缓,目前全县共有4所高中,普通高中仅占两所,从新县的现状和长远发展考虑,必须加快新县普通高中的发展。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初中毕业生逐年增加。几年来,全县初中毕业生人数由过去的300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人,而且,根据目前小学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具体人数,以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人数还会逐年增加。

二是现有两所普通高中招生已经饱和,难以增加招生计划。目前,新县的2所普通高中就是新县高级中学和新县第二高级中学(原新县高中分校,2014年独立),两所学校面积狭小,扩建受限,难以发展。即使大班额招生,两所高中每年最多只能招收2300人,余下的3000多名初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加入打工潮,贫困代际传递将会延续。

三是发展普通高中是新县发展的需要,是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新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教育是脱贫的重要手段,很多贫困家庭把希望寄托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希望孩子考上理想大学,改变命运,将来带动家庭脱贫。新县普通高中始终立足老区办教育,在鼓励贫寒学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上,一直深受社会好评和家长信赖,教学成绩也位居全市前列,然而,普通高中目前招生人数有限,很难满足发展的需要。

采访最后,苏锡永做出了总结,他认为,推动新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当务之急是在新县新建一所普通高中,满足学生上普通高中的愿望,最终实现职普教育均衡发展,助推新县脱贫攻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