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洪波
在新县陡山河乡白马山村,提起李传喜,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说起“香菇书记”,却是家喻户晓,交口称赞。
其实,“香菇书记”就是李传喜。
白马山村是一个2400多人的深山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9户583人,也是陡山河乡贫困人口最多的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10个村组近1000名群众住的地方没有通水泥路,有陡山河乡“小西藏”之称。
2015年9月,时任县招商办办公室主任的李传喜被选派到白马山村担任第一书记。
到村第一天,展现在李传喜眼前的这样一幅景象:村部几间平房,破落的院子杂草丛生,两张用地板砖当桌面的桌子和几张小学生课桌椅,既是饭桌,又是办公桌、会议桌。就连复印一张户籍证明,都要到20多里外的陡山河街道办理。
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反差之大,让李传喜一下子懵了。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经过短暂的调整,李传喜迅速收拾好简陋的房间,在村部扎下了根。
翻过一座座山头,跨过一道道田坎;一位位促膝谈心,一个个虚心请教。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梳理,李传喜决定,把解决群众复印户籍证明这件小事,作为自己打开工作局面的敲门砖。
2015年12月,在帮扶单位县人社局的支持下,白马山村级服务平台顺利建成,配齐了会议桌椅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不出村就能免费复印证件事件虽小,但意义深远,李传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一直是困扰白马山村的最大难题。2016年7月1日洪灾后,几个村民组群众出行更加困难,赶集买回来的生产生活用品全靠肩挑背驮步行近3公里才能到家。村里82岁高龄、有着55年党龄的老支书陈金保拄着拐杖过河时摔伤了腿,邻居背着他走三四公里后才打到车,将他送到陡山河医院,李传喜听说后一阵心酸。从医院看望老支书回来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把路修好。
说了算,定了干。李传喜立即组织召开了专题座谈会,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党员群众纷纷献计献策,通过群众自筹和社会募集的方式,筹集资金20多万元。很快,2.2公里的土路修通了。他还找到自己的老乡,无偿赞助40吨水泥,加固了路基。而今,水泥路已直达所有村民组。
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一直以来,李传喜都在寻觅能够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项目。
2016年年初,李传喜得知河南丰食源食品公司专门做香菇出口生意的信息后,认真研究了白马山村的地形气候,认为这里种植高品质香菇的条件得天独厚,决定引导群众发展香菇种植业。他主动与该公司对接,邀请公司董事长到村考察。然而,面对这个陌生领域,群众却不买账,不愿尝试,更不愿意组建合作社。
为了说服大伙,去年3月3日,李传喜组织大家到西峡考察了香菇种植产业。回来之后,李传喜又多次组织村干部和部分党员、贫困户代表到信阳、南阳、西峡参观学习。终于,在帮扶单位县招商办和丰食源公司、毅辉公司等支持下,投资20多万元、年产4万袋菌袋大棚香菇的种植基地建成了。
建基地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为确保种植成功,李传喜经常请教技术员、查看网络、书籍,认真学习种植要点。洪灾期间,他怕大棚被大水冲跑,天天查看;高温期间,他带着管理员定时喷水降温;特别是在香菇即将收获的时候,他连双休日都吃住在村,待在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白马山村特色扶贫产业香菇喜获丰收,产销两旺,仅香菇种植产业就带动8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户户增收入,人人笑开颜。香菇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们把对小康生活的期望转化为对李传喜的支持和感激,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香菇书记”。
为让村民早日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李传喜一天到晚马不停蹄,向老百姓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争取项目资金建成了村级幸福院、村级服务平台;争取1000名群众安全饮水项目、8口大塘整修项目,2.2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项目;为村里10名贫困大学生争取到3万元助学金;争取到豫南信阳新县商会、珠江银行、新超电子公司等捐赠近5万元善款和物资;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3800元资助贫困户……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淳朴善良的老百姓见证了李传喜的奔波,满天繁星见证了“香菇书记”的艰辛,巍峨雄壮的大别山更见证了无数个“香菇书记”的奉献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