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天 通讯员 黄天光 赵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全市各级养老保险工作部门紧紧围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发展目标,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待遇水平大幅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养老保险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日益提升。
5年来,养老保险体系和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加快体系建设步伐,填补了多项制度空白。
2014年,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施新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随后执行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进一步打通了职工和居民两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通道,两项制度相互连接、互为支撑,在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6年,我市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市委把这项工作纳入2016年度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市政府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把改革进展纳入重点项目督查。全市各级养老保险工作部门主动作为,协调各方,采取日报告、周调度、旬通报等多种措施,克难攻坚,圆满完成首批四类单位共22.8万人参保登记、10.8万人按新制度缴费、4.3万退休人员从基金中支付养老金等重大任务,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养老保险法定参保人群制度全覆盖。
与此同时,养老保险其他相关制度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金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基金预警机制普遍建立,确保发放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助力精准扶贫作用进一步显现。5年来,全市各级政府为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烈士遗属、领证的独生子女父母和计划生育双女户等特殊困难群体代缴保费13.9万人次,做到了应保尽保。企业养老保险努力服务改革发展,启动阶段性降低单位缴费费率,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4000万元;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规范企业职工退休办理工作流程,实行经办机构一站式受理、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联合会审,方便职工退休办理和待遇领取。
5年来,养老保险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日益提升。全市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不断提高的养老保险待遇,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期盼。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逐步从城镇扩大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企业职工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从就业群体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的群体,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7.2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48.7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5.1万人,原试点5.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27.8万。领取待遇人数达到108.7万人,其中,企业养老保险15.2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4.3万人,原试点1.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87.3万人。
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扩面征缴压力和“保不起、续不上”的突出问题,我市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工作机制,保障能力持续增强。5年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6.2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11.4亿元,支出212.6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51亿元,其中征缴收入75.3亿元,支出149.4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5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7.8亿元,支出24.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9.1亿元,其中征缴收入18.3亿元,支出38.7亿元。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各类养老保险基金补助102.1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75.3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0.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8.9亿元。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05年开始到2016年,已经连续上调12年,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调整前,月人均养老金514元,2011年达到1243元,2016年达到1976元。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费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年人均标准480元。2016年,首次同步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71元,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167元,企业离休人员(含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月增加380至4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2014年7月1日起从60元调整到78元,另有5个县区增加地方财政补贴标准,将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80元。在保障对象逐步增加、待遇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项基本养老金始终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各项养老保险待遇211.1亿元。养老保险待遇的持续提高,改善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使更多群众更好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5年来,我市以“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管理求精抓铁有痕,作风求进善作善成,着力增强能力、提升效率、树立形象。
2003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养老保险精确管理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实现“管理到人、记录到月、准确到分”的精确管理目标。根据政策调整和经办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适时开发、升级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构建了覆盖全部业务经办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经办和业务数据的过程管理。5年来,我市养老保险经办管理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其中2012、2014、2015、2016年度位居全省第一。
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完成经办机构前台服务、后台支持、档案保管和行政办公的办公区域功能划分,持续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对业务大厅实施标准化改造,统一标志标识,增设自助终端和免费服务设备,建立工作人员自动考勤系统、经办绩效考核自动提醒系统和测评系统。在全国首创业务大厅综合柜组制,把经办窗口优化为职能相同的综合柜组,既受理网上经办系统自动分派的业务,又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一站式服务,群众办一件事情,一个窗口就能办结。
为积极打造企业养老保险“互联网+”经办服务平台,在乡镇、社区和企业开通网上经办单位用户,向参保群众开通网上经办个人用户,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通过网络“让信息多跑路”, 让参保企业和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就近申报,“少跑路甚至不跑路”。2016年,通过网上经办平台前移服务阵地,在东莞设立首家驻外社保服务窗口,为信阳在外人士提供参保缴费、转移接续、政策咨询等社会保障直通服务。2015年,我市被人社部表彰为全国电子社保示范城市;2016年,我市被人社部表彰为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14-2016年度优质服务窗口。